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6章完结

虑。《请整顿八旗人才疏》云:近年八旗文风未见,大逊于前。一由于官学废弛,教育无法,虽不乏读书应试之人,而专攻举业,所学非所用;一由于开捐以来,进身太易,捐一笔帖式,谋入档房,但能奔走攀援,虽目不识丁,不十年即可富贵。纵有聪明可选之才,沾染陋习,亦渐于轻浮卑佞。他建议培养八旗人才,应自整顿官学与笔帖式始。[39]八旗人才的荒废与匮乏,是清王朝病入膏肓的征兆之一,非整饬官学与笔帖式所能改变。不过宝廷能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加以针砭,在“万马齐喑”的气氛中还是起到一定警世作用的。

宝廷为人不拘小节,光绪八年主持福建科举考试,途经浙东,船上邂逅风尘歌妓,一见钟情,入夜置千金于船中,携妓逃遁。寻奉旨革职。他从此芒鞋竹杖,策蹇游西山,日以吟咏消遣。晚年赋闲家居,自悔前行,痛感列强恣意蹂躏山河,忧心如焚。在一首五言诗中激愤地写道:“惜哉中国弱,兵绌财不丰,近属渐人夺,远境安能攻,瞿然大惊寤,热血沸五中。”但这时的他已徒有报国之心而无报国之力了。

盛昱也是清季宗室中有识之士。盛昱字伯熙,镶白旗宗室,肃亲王豪格七世孙。光绪二年(1876)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迁翰林院侍读。讨论经史、舆地及本朝掌故,皆能详其沿革。其间数上章奏,弹劾大员。他的上疏持论开明,在政坛上崭露头角。光绪十年(1884),任国子监祭酒。[40]因政治上受到排斥,将精力投入考据学问。他崇尚风雅,精于赏鉴。在表弟杨钟羲协助下编成《八旗文经》60卷,是有清一代旗人文学作品的重要结集。盛昱政治开明,无满汉歧见。《春明梦录》一书说他“人甚不羁,菲薄满人,而喜与汉人为友”。其实他的“菲薄满人”,仍是洞悉国势陵夷,外患相踵,八旗子弟却多不知自强自励,而生成的“恨铁不成钢”的复杂心理,实企盼八旗子弟能够重振先辈雄风。他将旗人的衰微归结为人口增多,旗制束缚,国库空虚,粮饷减成发放等原因。“八旗生计”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再加上贵族恣意挥霍,国势自然积弱日衰。这样就为列强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他目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割占土地,大声疾呼:“起我黄帝胄,驱彼白种贱,大破旗汉界,谋生皆任便。”[41]主张破除八旗制度,允许旗人自谋生计;全中国人,不分旗民满汉,联合一致共御外侮。而盛昱所云“起我黄帝胄,驱彼白种贱”,与前举寿富所谓“我中国神明之裔也,尧舜之遗也”可谓异曲同工,表明晚清宗室中的开明人士,在身份认同上早已突破满洲族人的狭隘局限,而自视为中华民族理所当然的一部分。这种观念的形成,是满汉民族长期陶融的结果,并为近代以来满汉各阶层人民在国难当头之际,团结一致、共御外侮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

不想错过《爱新觉罗家族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