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7章完结

载抡自民国十二三年后,长期住居天津租界,过着一掷千金的豪奢生活。`幻-想?姬/ `追?醉?歆/漳?踕-四十年代末,携妾往香港,不久金尽囊空,带病返津,于1950年死去。[40]

载振政治经验丰富,曾竭力拉拢各个时期的政界要人,又长期住居外国租界,以避免政治风涛的冲击。载振在经营上也较有头脑。除坐食巨额存款利息外,开始投资商业。在天津独办“龙泉澡堂”,北京动物园的前身也是他兴办的。[41]民国17年(1928),投资20余万元于高星桥创办的劝业场和交通旅馆,总名称为新业公司。载振名为股东,实际上从不过问经营,只是按期取利。日伪时期,因经营不利,利息没有保障。抗战胜利后,高星桥以汉奸嫌疑避居上海,公司由其子管理,业务一落千丈,负债累累。载振股金也折价抵债。同时,银行存款也一折再折。在这种情况下,经济逐渐拮据,仍要支撑王府的架子,只好不断把古玩玉器陆续变卖。奢侈成习的载振不免愁急肝火,终于民国37年(1948)病故。此后,天津的“庆王府”传给了他的三个儿子溥锺、溥锐、溥铨,当地居民称为“锺锐铨公馆”。,二^8·看\书-网\ ′已?发`布/最*薪¨彰+截*

载两个儿子处境最差。长子溥钧、次子溥铭,从小娇生惯养,在父亲影响下,一样抽大烟、赌博,好逸恶劳。家产荡尽后,溥钧卖过报纸,溥铭则以捡破烂为生。有时穷窘难耐,只好向叔伯哥哥溥锺(金伯琴)要点钱。屡屡登门,遭人冷落,以至被拒门外。[42]

恭亲王府——恭亲王奕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数主军机,参与枢要。病故后,由长子载澂的嗣子溥伟承袭王爵。光、宣之际,溥伟因受到醇亲王一系的疑忌,未能跻身于权力中枢,但继承了奕的庞大家业,仍安享荣华。王府所入,除俸银、俸米外,主要依靠地租收入。据其后人估计,地产有近万顷之多,每年地租约有银洋2万元。[43]

进入民国以后,当局成立了“官产清理处”,专门清理旗地,包括王公贵族的领地。当时,军阀混战,势力范围变动无常。张作霖在北京做大元帅时,“官产清理处”自然归入张的势力。可是当他退归关外(所谓“回奉”),官产清理处便同时收摊。这一时期清理出的款项也被席卷而去。/如!雯.网^ *已`发`布~醉′辛~彰¨結`军阀走马灯式的轮换几回,官产也就清理完毕,恭王府的情况自然也不例外。地租收入急剧减少。

民国3年(1914),恭亲王溥伟避居青岛德租界,收入锐减,仍旧挥霍无度。家中仆役成群,外出时前呼后拥。一切吃喝日用均从北京采买,鸡鸭鱼肉和咸菜只要老字号,如天福酱肉,天源咸菜,致美斋点心,不一而足。此外,每月开支三五千元,有时仍不够花销。由于年年寅吃卯粮,最后只好把地租收入分为两份,留给北京家人一份,青岛一份,王府管事人等也分作两拨,依旧费用不赀。

溥伟过着挥金如土的贵族生活,并为筹集复辟活动经费,于20年代将恭王府蓝图作抵押,向西什库天主教堂借用了大洋3.5万元,从此在高利贷的泥潭中愈陷愈深。到30年代,原押款再加上历年利息,债务已达到28万元。结果将恭王府分成两半,前边的房屋全部用于给教堂抵债,后花园的房产权留归溥伟两弟所有。可是,由于整个王府的土地已为教堂所有,后花园的房屋实际上成为教堂的囊中之物。最后,后花园也被卖掉。这时,恭王府改成教会办的辅仁大学。溥伟两弟卖后花园得了15万元,存在银行中虽有利息,但远远抵不上每月的支出。随用随支,不消数年便化为乌有。

溥伟的下场最可悲。他先跑到青岛想投靠德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又迁大连,与日本人建立了联系。他在穷困潦倒中仍对“亡国”一事耿耿于怀,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用武力占领了奉天、吉林等地。溥伟企图借助侵略者枪炮,实现其复辟当皇帝的梦想,为此特地跑到沈阳祭陵。不过当时日本正在扶植溥仪就任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认为溥伟祭陵行为“与日本有相矛盾的地方”,令他立即终止祭陵活动,将他赶回大连。溥仪对他也不放心,始终没有给一个职位,连零钱也不肯接济。后来,溥伟贫困至极,死在长春新华旅社里。[4

不想错过《爱新觉罗家族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