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醇亲王府——清季醇亲王一系“两度潜龙,一朝摄政”,声势之隆,非其他诸王所能攀比。醇亲王先后有两座王府,即宣武门内太平湖旧府和什刹海后海北岸新府。载沣摄政期间,新府改称为“摄政王府”,同时又称“北府”(系指太平湖旧邸为南府而言)。辛亥革命后,醇亲王继续从逊帝溥仪的小朝廷支取42484两的“岁费”,这种殊遇,直到民国13年(1924)溥仪出宫才停止。17年(1928),载沣担心北京战乱,携家移居天津英租界溥仪别宅内。直到民国28年(1939)天津水灾,又返回北京什刹海的王府居住。载沣对家务一向不屑一顾,听任府中管事蒙混舞弊,专靠当卖祖业过着坐食山空的生活。[45]加上开支庞大,家境逐渐衰落。
民国20年(1931),载沣的儿媳唐怡莹(溥杰之前妻)倚仗浙江军阀卢永祥之子卢小嘉等人撑腰,乘载沣在外之际,将府中珍玩宝器大批用卡车运走。载沣接到急报,因无法制服唐怡莹,便想出挟洋人以自重的“妙计”。于是与日本商人原田梁二郎商妥,扬言王府早已抵押与日本商人。原田面见唐怡莹,阻止了她继续窃运。载沣自以为得计,以后雇用日本浪人持原武夫为保镖。持原为了邀功,又凭借日本帝国主义势力抢夺太平湖的旧醇王府。该府因为是光绪帝潜邸,早在光绪十四年已由第一代醇亲王奕愷缴还给清廷,辛亥革命后,该府即成为民国大学。后因日寇侵略华北,该校师生南迁避难,民国大学名存实亡。本来该府早与醇王府无关,持原却挟日寇势力,硬将旧府作为醇王府私产,由载沣出售得价20余万元,存银行吃利息。[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