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按优待条件,各王府还可以领到俸银,但随着时局变化,很快失去了保证。!二/叭.墈?书·旺/ *罪_歆+璋`节.更¨歆¨筷_定王后裔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毓朗的积蓄和地租,朗贝勒府在京畿、河北每年能收地租七八千元。民国9年(1920),毓朗去世,定王一系子孙生活愈发困难,最终决定出卖王府。定王府第位于西城缸瓦市,占地40余亩,是京城内一座很著名的府第。《啸亭续录》曾提到第二代定亲王绵恩让“护卫赵吉玉为之点缀园庭,任其通下吏,苞苴动辄巨万”。定王府原为清初巽亲王满达海(代善第七子)府第的一部分,前后经营了200多年。民国17年(1928),由毓朗子恒馞、毓盈子恒兰出面将王府售出,买方为华比银行买办,出洋15万。恒馞是京城内有名的纨绔子,后趋于贫困,穷愁潦倒。
以上诸王府的变化,是民国年间宗室贵族殊途同归走向破落的一个缩影。尽管收入中断,依旧挥霍无度,开支庞大,入不敷出,只好靠变卖王府、土地、珍宝、古董维生。再加上日伪及国民党政府的敲诈勒索,富商大贾和外国教会的巧取豪夺,他们中多数人落到倾家荡产的地步。-微,趣+暁.说, ?首+发.关于这类贵族的结局,见于记载的还有另外几例:
末代礼亲王金睿铭,晚年家境衰败,以府内秘方卖给同仁堂药铺制药,借银度日,所欠债银达数万两之多,后来不得不将位于海淀镇的名园抵债售予同仁堂。民国16年(1927),礼王府的前半部分租与了由蔡元培任校长的华北大学;32年(1943),经日本人市谷留治郎介绍,将王府售与“满铁”,金睿铭全家搬迁到了吴量大人胡同居住,没过几年就一贫如洗了。[57]
镇国公载泽,宣统年间长度支部,财权在握,入民国后,因府用浩繁,生计日绌。府中管事人某,把持府中诸事。遇有用款,由他向外挪借。其实所借之款,多是他历年所侵蚀,而另由他人冒充借主,肆其盘剥。载泽虽知其弊,但事不躬亲,已成习惯。若干年后,凡府中一切地租凭照,及其他动产等项,概入管事人之手。府用益形拮据。管事人看到已无利可图,拒绝代为借款,载泽病故时,几至无以为殓。载泽有女年已及笄,自愿鬻身葬父。幸得故旧闻知,发起泽公遗族维持会,垫款完葬并偿还旧债。¢E.Z.小′税!枉? -免,肺/阅¨独~[58]
据说,庄王的一个后代,最终饿死在南横街会馆的空房子里,死了也无人收尸。怡王的后代毓子玉、毓子良兄弟,为争祖产,闹上公堂,打了几年的官司。[59]有的王公子弟,穷途末路,竟至掘祖坟,盗宝物。[60]他们不仅不能恪守祖训,连起码的廉耻之心都丧尽了。
四 复辟梦的破灭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清王朝,使爱新觉罗皇族及宗室王公从权力地位的峰巅猛跌下来。某些不识时务者,从跌落之日起,即把复辟迷梦作为最高理想。他们自知势单力薄,难以“挽狂澜于既倒”,便把复辟梦的实现寄托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干预上。
在清皇室成员一系列复辟活动中,肃亲王善耆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宣统三年(1911)八月,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东山再起,对清帝实行逼宫时,反对清帝退位态度最坚决的就是肃亲王善耆、恭亲王溥伟、宗室良弼以及时任江宁将军的铁良。良弼祖父就是在《南京条约》中代表清廷蒙受耻辱的大学士伊里布。良弼本人曾留学日本学军,为宗室中少壮派将领,宣统三年十二月初八日被同盟会员彭家珍炸死。皇室亲贵顿时如惊弓之鸟,纷纷逃离北京。清帝随即逊位。
袁世凯就任总统后,善耆在其挚友、日本浪人川岛浪速等人安排下,潜往旅顺的日本租借地。途中曾赋诗曰:“幽燕非故国,长啸返辽东,回首看烽火,中原落照红。”[61]用以寄托他的“亡国”之恨。从此,他就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卵翼下从事复辟清朝的活动。
图61 肃亲王善耆旧照
图62 《肃忠亲王遗集》书影
早在袁世凯东山再起时,良弼、铁良、溥伟等人就组织了所谓“宗社党”,反对清帝退位,对抗革命。善耆到旅顺后,联络溥伟、铁良、陕甘总督蒙古人升允等人,重组宗社党。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策动和支持下,先后发起过两次“满蒙独立运动”。
第一次在民国元年(1912)。善耆与川岛浪速签订誓约书,将东北铁路、矿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