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番社踏歌择配图说
每逢社会之时,男女群集,相与跳舞,自为择配。·秒_彰¢踕.小^税_蛧` `已.发^布¢罪′薪.漳*劫¢以歌相诱,两相得意者即负之而去,归告父母而俪焉。犹猺獞跳月之俗。
25.番女嫁汉图说
番妇多作苦,故番女皆喜嫁汉人。时有亲挟其女出山择配者。卑南秀姑峦一带皆然。上户聘物火枪两杆、腰刀两把及豕、酒、红布等件;下户无之。但成婚之次日,必将其女之衣饰尽索而去,不留一线也。
26.化番形貌图说
化番南北皆有之,大约皆居近汉人者。其初必嫁女于汉,往来习熟,且能贸易,以致小康,而后归汉,服食、器用与汉人同。上户衣履颇修洁;下户亦具草笠、芒鞋,无魋结徒跣者。惟其妇女俱不裹脚,且盘发于额以为饰,戴物于头而行,不事提挈为小异云。
27.化番嫁娶图说
化番与汉人通,婚嫁礼俗亦大概相同,惟衣服朴陋耳。男子虽冬月亦以白葛衫为吉服,新妇无簪珥,山花盘髻而已。贺客至,则新妇手进槟榔,以示敬。
28.番妇纺织图说
番妇亦能纺织,取木芙蓉花之皮缕析为线,杂以麻缕。·y,p/x?s+w\.,n\e_t~其法用藤萝或木匡为猿,周扎经线,以长针穿纬线而织之。再以竹蓖扣紧之,必数日而后成匹。闽人呼为芙蓉布,或呼为台湾葛。颇费功,故值昂。夏日以作里衣,汗不外渍。
29.台东番社捕鱼图说
番社捕鱼,男女俱能入水。法先用镖枪刺之,随没水中捉之。其渔舟之式,大木刳其腹,以桨掉(棹)之而行。每船容二三人,名曰蟒甲,亦曰艋舺,与琉球小船相似。或云此种其先为琉球人漂洋至此者。
30.台南北番社种薯图说
台南生番知种五谷、薯、芋、瓜、蔬;台北生番惟知种薯,麻、黍间有之。地多山猪,故薯园不在平地,转在峻岭,以为山猪所不到也。所种亦不多,足一年之食而已。未熟则食叶,既熟乃食薯。
31.台南番社畜牧图说
台北番社无畜牧,惟台南及台东之秀姑峦卑南一带有之。以其地稍平旷,水草俱便,故水牛、黄牛、猪、羊、鸡、鹅、鸭之类价值俱贱。
32.台南番社老树图说
台地重冈叠岭,树木蓊翳。?晓*税~C·M,S_ ·追^嶵·歆/漳′节~台北多樟,台南多榕。榕树枝上生根,垂垂倒悬,一著土即成大干,故一树而成数树,于夏日尤宜。又有加冬大树,与红木无异,台人用作秤杆及细巧器用。又有白藤,其用尤广。
33.台南番社杂木图说
台南离赤道仅二十二度,气候与内地迥异,树木亦与内地不同。有菻、椰子、红蕉、番木瓜、管仲、槟榔、霸王鞭等物,皆内地所罕觏者。
34.台南番社花卉图说
番社花卉台北少而台南多。木本有贝多罗、七里香、木兰花、佛桑花、刺桐花、仙丹花;草本有优昙花,若参三七花则介木本草本之间者。
35.台南番社果窳图说
番社果窳大者为波罗蜜,剖之得实十二三枚,大如皂角子,色白,剥去薄膜,蒸而食之,味如莲子。椰子大如碗,皮为□壳,内层白膜中有浆数勺,味微甘,性凉。芭蕉果一枝数十颗,剥去皮可生食可熟食,味不甚佳。黄梨一名土波罗蜜,味甜多津,可以止渴。
36.台南番社杂果图说
台南多杂果。有干仔茇者,即番石榴,其臭恶。有苹婆者,其荚如皂角子,色红紫,剖之,中有实三,色黄,蒸食之味如莲子,俗名凤皇卵。有洋桃生而有棱,熟则色黄。有释迦果,色绿微黑,中有白肉如浆。有染雾者,状如无花果,其色黄白青红不一,味如林檎。有檨子者,色初绿而后黄,大如鹅卵,核颇大,肉丝丝附于核,味甜而微酸。
“林爽文事件”前的台湾边区图像:以乾隆四十九年台湾番界紫线图为中心注289
林玉茹 畏 冬
摘要:康熙二十三年(1684),台湾纳入清朝版图之后,汉人大举来台拓垦,并逐渐侵入原住民的生存空间。番、汉之间的纠纷和冲突不断,甚至重大的社会动乱或抗清事件也牵连生番(未归化的原住民,高山原住民居多)地域。清廷为了巩固统治和维护社会秩序,逐渐采取划定番界政策,以限制汉人拓垦,并区隔汉人与生番的活动地域。
在乾隆十五年(1750)、二十五年(1760)、四十九年(1784)以及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