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0章完结

五年(1790),清廷曾清厘界外土地四次,并绘出红、蓝、紫以及绿色四张番界图。其中,一般以蓝线图为现存唯一的番界图,番界的相关研究也大概以其为基础来重建或论述。不过,此图地名缺漏和错误不少,或是空有图形而未注记,其他番界图的发掘,当有利于还原乾隆一朝台湾的边区图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一张乾隆朝的大型山水画地图,原题名为“台湾田园分别垦禁图说”。此图绘有红线、蓝线以及紫线,加以着重于描述沿山番界地区,因此在地图绘制脉络上,应是乾隆四十九年绘制的“台湾番界紫线图”。更特别的是,图上方有约15000余字的四县一厅图说,详述各地界外土地开垦、请禁状况,弥足珍贵。

本文即以此图为中心,分别从番界紫线的划定、乾隆四十九年(1784)定界前的边区以及定界后的番界和新垦区等面向,说明该图所反映的乾隆末年帝国的领土政策和边区图像。

一、前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台湾纳入清朝版图之后,汉人大举来台拓垦,并逐渐侵入原住民的生存空间。番、汉之间的纠纷和冲突不断,甚至重大的社会动乱或抗清事件也牵连生番(未归化的原住民,高山原住民居多)地域。清廷为了统治和维护社会秩序,逐渐采取划定番界政策,以限制汉人拓垦,并区隔汉人与生番的活动地域。不过,这一条边界并非一开始即划在山地与平原的交界,而是随着汉人的侵垦,逐渐进逼山地。清廷则在这个过程中扮演抑制、防堵的角色。注290

不想错过《清代地理志书研究》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