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6章完结

究竟哪些人在界外开垦土地,也值得一观。,咸-鱼/看′书^网+ ?免¨肺?跃¢犊/早在乾隆20年代的界内外清查时,福建巡抚钟音即已清楚掌握汉人豪强、通事与熟番土目私垦彰化沿边的情形。注383由紫线图所概记的界外开垦者或活动者,也可以发现这个现象。由表8可见,乾隆四十九年(1784)在界外开垦土地的业户,汉人有83人,熟番有18人。注384其中,汉人中不乏有力的士绅阶层、豪强及长期投入边界土地经营的大地主,而并非如闽省官员所言为“游民”、“贫民”。注385举例而言,诸罗县大草埔地区于康熙、雍正年间未定界之前,先“经曾郭张垦升”,之后卖给翁应瑞(?—1744),至乾隆四十九年翁家在大草埔已垦成田园175.7甲报升。注386翁应瑞是漳州龙溪县人,于康熙末年来台,最先在诸罗县边界叶仔林(嘉义县民雄乡叶仔寮)地区开垦。注387叶仔林直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订番界时,仍被划出界外,立有叶仔林生番界碑。注388乾隆中末叶,其子翁云宽(1716?—1783)已住在诸罗县城内,不仅“家道富足”,有田庄16处,并捐例贡生,晋身士绅阶层注389,且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如乾隆二十七年独力重建铁线桥。/x^g_g~k.s~.~c¢o′m?注390翁家显然是第一代在边区开垦致富之后,逐渐由豪强转为城居士绅。不过,在乾隆四十七年“漳泉械斗事件”中,翁云宽却因“纵佃焚抢”被捕,乾隆四十八年12月在狱中“中风监毙”注391。界外的大草埔土地最后也被抄封,“入官估变”注392。又如雾峰林家的开台祖林石(1729—1788),于乾隆十八年(1753)二度来台,后来选择初辟的大里杙(台中大里)定居注393,并持续越界开垦彰化县界外田园,乾隆四十九年是黄竹坑和眉目义的业户代表。注394 林石可以说是因勇于向边界开垦而致富之典型。

熟番部分,如在虎仔坑开垦的潘子政,是南投社的甲头注395;德化社通事淡眉则在淡防厅内四张犁尾拓垦田园40甲。注396引发“林淡案”的霄里社通事凤生也在武陵埔、马陵埔有自耕田园62.5甲。.第*一,看.书\惘^ !蕪,错-内~容~霄里社的番业户黄燕礼则持续承买和承继薛启龙的产业。乾隆二年(1737)以来,薛启龙在今桃园地区购买大租权,包括奶笏仑庄(今桃园市大桧溪)、虎茅庄(桃园县龟山一带)、霄里庄(八德市霄里)注397,之后显然又进一步越过霄里社向南进垦南兴庄(大溪镇)。乾隆20年代黄燕礼陆续购买薛启龙所属虎茅庄、霄里庄的大租权。注398乾隆30年代至40年代他逐渐成为桃园地区最有势力的番业主,乾隆三十八年(1773)又在霄里社创建三官祠、四十四年(1779)兴修茄苳溪桥,至乾隆四十九年清丈时,原来属于薛启龙的南兴庄也已经转移到黄燕礼手中。注399业主权由薛启龙到黄燕礼的转移过程,凸显了熟番在北部土地开发中也扮演重要角色,甚至承接汉人开发成果,位居地方领导阶层。

总之,由紫线图及其图说可见,首先,在界外土地侵垦中,汉人仍是主力,但是他们并非如官员所指出是游民或贫民,不少是长期经营边界土地开垦的大业户、豪强以及士绅阶层。其次,在边区土地开发中,熟番也不缺席,他们既通过在边界守隘的隘丁身份越界开垦,又与汉人同时入垦界外地区。熟番甚至成为部分地域的主力拓垦者,形成了纯番或熟番优势垦殖空间。少数番业主,如黄燕礼更成为桃园地区最有势力的番业主。

四、乾隆四十九年的番界与新兴开发区

乾隆四十九年的《台湾田园分别垦禁图说》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图像是番界的厘定及其所展现的界外禁垦地和界内新兴开发区。番界既是地表的界线、族群的分界注400,也凸显熟番和汉人如何逐渐越界扩张,在界外生活的人又如何纳入界内,进而反映清朝帝国的领土政策和边区政策。

从乾隆十五年(1750)至四十九年(1784),诚如前述,清廷共三次划订番界,分别为十五年的红线、二十五年的蓝线以及四十九年的紫线。乾隆十五年是局部调整康熙六十一年(1722)的界址,亦即红线局限于大甲溪以南的彰化、诸罗、台湾、凤山等县,淡水厅则仅增加6处界址,并未更

不想错过《清代地理志书研究》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