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木多、乍丫、类乌齐三呼图克图情愿改流设治折》(宣统二年五月)、《示谕察木多等地僧俗人等改流设官》(宣统二年六月),见《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677~705页。(清)傅嵩秌:《三岩投诚记》、《江卡贡觉桑昂杂瑜收回记》、《乍丫察木多改流记》、《边务大臣办事记》、《代理川滇边务大臣傅嵩秌奏请建设西康省折》,见《西康建省记》,四川官印刷局民国元年九月排印,41~61页。傅嵩秌:《西康郡县记》,《西康建省记》下册,四川官印刷局民国元年九月排印,9~13页,转引自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合编:《近代康藏重大事件史料选编》第二编,68~73页,拉萨,西藏古籍出版社,2004。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川边改土归流期间实际设置的州府县,学术界已有较多研究,较为重要的是任乃强:《西康图经》(境域篇),南京,新亚细亚学会,1933;马菁林:《清末川边藏区改土归流考》,成都,巴蜀书社,2004。这两部著作都列表说明了当时设置的府、县、委员名称,《西康图经》(境域篇)第六、七部分《清末改流时之川边部分》、《西康县份》认为:宣统三年,清政府核准察木多理事官改设昌都府,乍丫理事官改设察雅县,江卡委员改设宁静县,官觉委员改设贡觉,桑昂委员改设科麦县,杂瑜委员改设察隅县,三岩委员改设武成县,而波密拟设三县未成,三十九族拟设二县未成。《清末川边藏区改土归流考》则依据《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和王勤堉著《西藏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认为察木多、乍丫在宣统三年春各设理事官,秋改为乍丫县、昌都县,江卡、官觉(贡觉)、桑昂、杂瑜、武成(三岩)宣统三年各设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