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5章完结

;→黑枝﹦丑陋﹦厌恶﹦无奈﹦接受。对象在其意识呈现,进而形成意识抽象,也只是时间顺序的不同。

(27)按:庞德所界定“意象”,郑敏译为“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详见黎志敏:《诗学构建:形式与意象》,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087页。

(28)按:叔本华认为人有四种不同的表象方式,称之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第一种表象方式是直观经验的表象方式,它构成物理世界的对象,支配它们的充足理由律是“生成的充足理由律”。第二种表象方式是抽象概念的表象方式,它构成判断,支配它们的充足理由律是“认识的充足理由律”……主观生成的“物象”或“意象”,有相当一部分等同于叔本华言说的第二种表象。诗词中某些惯用习见的词汇即属于此种“概念性表象”,如欧阳修《六一诗话》中提及,北宋进士许洞曾与九僧写诗约定,不准用“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参见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

(29)按:1914年9月,庞德在一篇名为《漩涡主义》的文章中提出:“意象并非一个意念。它是一个能量辐射的中心或者集束——我只能称之为漩涡。意念不断地涌进、涌过、涌出这个漩涡。”1915年1月,庞德在《关于意象主义》一文中进一步阐释说:“意象不仅仅是一个意念(idea)。意象是一个融合在一起的意念的漩涡或者集合,充满着能量。”

(30)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不想错过《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