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1章完结

凝,始以梨版刊书。”

⑤参见王国维《观堂集林》卷21《覆五代刊本〈尔雅〉跋》。

五代国家当时之所以选择国子监刊书,主要是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当时国家刻书多为儒家典籍,凭借国子监所支配的人才和学问水平可以确保书籍的质量;另一方面由国子监刻书,从经济上能确保国家对其利益的获取。由此我们看到,五代国家在刊板印制经书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正确的书籍供应,同时也为了自己的收益,国子监还参与了国家印书标准的制定。

《五代会要》(卷8)载,后唐长兴三年二月中书门下奏:“请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板。”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将西京石经本,各以所业本经句度抄写注出,仔细看读,然后顾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随帙刻印板,广颁天下。如诸色人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其年四月敕:“差太子宾客马缟、太常丞陈观、太常博士段颙、路航、尚书屯田员外郎田敏充详勘官,兼委国子监于诸色选人中,召能书人端楷写出,旋付匠人雕刻。每日五纸,与减一选。如无选可减,等第据与改转官资。”又见《册府元龟》(卷608)详载曰:“四月,敕:‘近以遍注石经雕刻印板委国学,每经差专知业博士儒徒五六人勘读并注。今更于朝官内别差五人充详勘官。”

不想错过《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