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文化制度,南唐则是继承唐代制度最好的国家。′微?趣-暁-税?王¢ *耕¨新*蕞·全\南唐几乎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沿用唐制,科举制度尤其如此。由此,保证了南唐文士的产出不断。即便是在北宋大军入境,国家即将灭亡之时,其科举考试仍未停废。《长编》(卷16)记载:
是月(开宝八年二月),江南知贡举、户部员外郎伍乔放进士张确等三十人。自保大十年开贡举,讫于是岁。凡十七牓,放进士及第者九十三人。《九经》一人。(李焘注曰:此据十国纪年,王师已至城下,而贡举犹不废。李煜诚不知务者,故特书之。)
回顾历史,南唐印刷对北宋的影响涉及文士、图籍、写手、刻工以及纸墨等诸多方面,然若论其主要,当首推南唐文化繁荣为北宋建国输入了大量的图书典籍。南唐李昪开国,尤重图书收藏,如此延续至后主李煜。尽管城破之日,李后主命人焚毁了许多珍贵的图书典籍。然而史籍记载,平定南唐后,北宋官方所获图书仍有两万卷之多。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31)载:
乾德元年,平荆南,诏有司尽收高氏图籍,以实三馆。三年九月,命右拾遗孙逢吉往西川取伪蜀法物图籍印篆赴阙,得书万三千卷送三馆。/求?书*帮_ ¨追?蕞?薪*彰-劫.开宝九年,平江南,命太子洗马吕龟祥就金陵籍其图书,得二万卷,悉送史馆。(伪国皆聚典籍,惟吴蜀为多,而江左颇精真,亦多修述。)(94)
宋程俱《麟台故事》(卷5)载:
开宝八年冬,平江南。明年春遣太子洗马吕龟祥就金陵籍其图书,得二万余卷,悉送史馆。
《长编》(卷19)也记载:
建隆初,三馆所藏书仅一万二千余卷。及平诸国,尽收其图籍,惟蜀、江南最多,凡得蜀书一万三千卷,江南书二万余卷。又下诏开献书之路,于是天下书复集三馆,篇帙稍备。
若论南唐书籍对北宋贡献之大小,在对比当时南方、北方的书籍状况,亦可窥其一斑。宋王应麟《玉海》(卷43)记载说,北宋建国之初的书籍藏量,“三馆书才万三千余卷”。《长编》(卷19)记载:“建隆初,三馆所藏书仅一万二千余卷。”数量对比之下,可见平定后蜀和江南,使北宋朝廷由此获得了远超过自己旧藏的大量图书典籍。当然,关于北宋朝廷从金陵所获图书数量,历来记载仍有些出入。~比?奇,中\雯?王. ′首?发.《马氏南唐书》(卷23)载曰:“皇朝初离五代之后,诏学官训校《九经》,而祭酒孔维、检讨杜镐苦于讹舛。及得金陵藏书十余万卷,分布三馆及学士舍人院。其书多雠校精审,编秩完具,与诸国本不类。”《宋朝事实类苑》(卷30)亦载:“王师平金陵,得书十余万卷,分配三馆及学士舍人院,其书多雠校精当,编次全具,与诸国书不类。”
与上述记载相比,当年宋朝平南唐所获书籍究竟是二万余卷,还是十余万卷,我们不得而知。尽管就个人而言,我倾向于认可《长编》的说法(95),但是我还是认为与书籍数量关系不大。重要的是,北宋王朝通过平定江南,的确从南唐获取了相当数量的图书。是故,宋太宗每欲以此骄人。《长编》(卷19)载道:
太平兴国三年二月辛未,上幸西绫锦院,命近臣观织室机杼。还,幸崇文院观书,恣亲王、宰相检阅问难。复召刘鋹、李煜令纵观,上谓煜曰:“闻卿在江南好读书,此中简策多卿旧物,近犹读书否?”煜顿首谢,因赐饮中堂,至醉而罢。
北宋获南唐书籍既多,其所获书籍质量又明显高于其他地方战争所得。除了南唐拥有澄心堂纸、李廷珪墨这类印刷材料保证外,更因为有徐铉、徐锴、杜镐、张洎等文人的努力,南唐图书校雠质量明显高于后蜀、荆南等南方他国。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50)记载:“宋太祖平江南,赐本院书三千卷,皆纸札精妙,多先唐旧书,亦有是徐锴手校者。”
此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有唐代张籍《张司业集》八卷。此集为南唐张洎所编,有张洎所撰的《序》。《序》称其自丙午至乙丑相次缀辑,得张籍诗四百余篇。考“丙午”为南唐李昪元年(后晋开运三年),乙丑为北宋乾德二年。照此推算,张洎共花费二十年时间始有《张司业集》完本,可谓是勤于搜集编撰矣。当时南唐藏书质量之高,有“雠校精审,编秩完具,与诸国本不类”之说,又有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