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3章完结

印板文字,色类绝多,终不及经典”(《册府元龟》卷608)。我不知道冯、李等人何以如此认为?事实上,当时的情况可能不完全如此。

原因之一,《十国春秋》(卷78)有这样一段记载:宝大二年冬十月,镇海镇东留后王子传瓘、中吴军节度使王子传璙各贡唐(后唐)锦绮千件及九经书史四百二十三卷,又贡佛头螺子青一、山螺子青十、婆萨石蟹子四、空青四。

关于钱越王贡奉“九经书史”的记载,除《十国春秋》(卷78)外,较早见于宋代的《册府元龟》当中。《册府元龟》(卷169)载:“十月,两淮钱镠、留后钱元瓘、苏州节度使钱元璙,各贡进金银锦绮数千件、御服犀带、九经书史汉唐书共四百二十三卷。”

在宝大二年钱越王贡奉后唐的礼物中,有“九经书史汉唐书共四百二十三卷”。宝大二年是925年,钱镠执政时期内。结合五代十国时期的书籍印刷事例,我认为钱越王当时送给后唐的《九经》等书籍应当不是手抄卷,而是雕印本。原因是,吴越国在宝大二年送后唐《九经》等书籍四百二十三卷,当是贵重礼物。什么样的书籍会如此贵重呢?我认为,以《九经》等书的部帙巨大程度,手抄并不稀奇。唯有是当时罕见的雕印本,才能称其为贡物。否则,后唐自可请人抄写《九经》,不劳吴越贡奉。而我认为,当时后唐定然早有手抄卷的九经书史等书籍。因为在印刷之初,手抄本仍是社会上最普遍的书籍形式,而唯有雕印书本才是稀罕物。此外,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吴越贡奉书籍的时间:宝大二年(925)冬十月。此时间相当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在吴越国宝大五年时,后唐才改元长兴。也就是说,如果《册府元龟》、《十国春秋》的记载属实的话,当冯道、李愚等人于后唐长兴三年(933)二月决定国子监雕印《九经》之前,吴越国可能早已有了《九经》印本书籍,并且其《九经》印本的品质还足以成为钱越王讨好中原的贡物。

不想错过《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