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8章完结

吴越《陀罗尼经》版本简表

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或许说明钱越王雕印84 000卷《宝箧印陀罗尼经》一事有以下两种可能:

(1)吴越国总共雕印《宝箧印陀罗尼经》84 000卷,而这84 000卷不是同一时间印刷出来的。.k¢a′k¨a¢w~x¢.,c·o*m¢它们尽管有相同的内容,然它们却属于不同时期、不同款式的多种版本。

(2)吴越国所印远不止84 000卷,在显德和开宝年间,都不止一次地印刷了84 000卷《宝箧印陀罗尼经》。

如果确是如此,从我们所见的三次不同年代的印刷,共印有252 000卷。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当时实际《陀罗尼经》的印数并没有84 000卷,其印数是被人过分夸大了。

两种可能情况均说明了吴越国当年印刷的规模数量之大,及其印本传播地域之广。吴越国当年仅《宝箧印陀罗尼经》一种,其多版印刷所延续时间就长达十九年左右。而此种佛经印刷出来的用途之一就是放入寺庙供养收存,以示对宗教的虔诚。那么,吴越国所印此类佛经,其传播的范围就不囿于吴越国境内,而在异地佛寺均有收藏的可能。+三+叶_屋\ ^蕪~错_内+容*此类佛经的广泛传播,不是为了商业目的,而纯粹出于对佛教的虔诚。

除此以外,1960年在浙江丽水县碧湖镇又发现吴越时期印刷的经卷有:(1)《佛说观世音经》1卷,计16页;(2)《佛说观无量寿佛经》1卷,计37页;(3)四卷本《金光明经》1卷,共计208页;(4)《大方广圆觉修多了义经》1卷,计48页。金志超等人认为以上这4卷经应该也是五代吴越末期(978年以前)所刻的版本,保留到北宋晚期或南宋初期重印的。(126)

据说,吴越国的佛经印刷还与一位名叫延寿(907—975)的僧人关系甚大。《宋高僧传》载:“释延寿,姓王,本钱塘人也。……也以开宝八年乙亥终于住寺,春秋七十二,法腊三十七。葬于大慈山,树亭志焉。”《佛祖历代通载》(卷18)云:“延寿,余杭人,姓王氏。……建隆元年,忠懿王请住灵隐山新寺,为第一世。明年复请住永明大道场,为第二世,众盈二千僧。′墈/书′君~ ?最`芯-彰¢踕~庚·薪,哙¨……居永明十五年,度弟子千七百人。开宝七年入天台山度戒万余人。”

由于延寿十分看重佛教文字图像宣传,故其一生刻印了大量的佛经图本。《莲宗宝鉴》(卷4)记载道:“师念世间业系众生,不能解脱,惟念佛可以诱化,乃印弥陀塔十四万本,劝人礼念。”张秀民引其所言曰:“凡一切灵验真言,无不印施,以为开导。”延寿在其所著《心赋》中又有注云:“结一万人弥陀社会,亲手印弥陀塔十四万本,遍施寰海。吴越国中念佛之兴由此始矣。”(127)

根据张秀民统计,钱弘俶与延寿所印佛经像、咒语,有数字可考者,共计682 000卷。(128)经延寿努力刊印的佛家图经典籍,有表显示如下:

五代时期延寿刊印佛经表

续 表

另外,五代时期吴越国其他僧侣的刻印情况或亦有之。《宋高僧传》(卷28)载:“释永安,姓翁氏,温州永嘉人也。汉南国王钱氏召居报恩寺,署号禅师焉。乃以《华严李论》为会要,因将合经,募人雕板,印而施行。……春秋六十四,法腊四十四云。”明吴之鲸《武林梵志》(卷11)载:“宋释永安,姓翁氏,温之永嘉人。……以开宝甲戌岁终。”又,吴越时期水心禅院住持道诜造舍《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印本。(129)

鉴于释延寿有“结一万人弥陀社会,亲手印弥陀塔十四万本”说法,可知吴越国所印经卷若是单篇经文、经咒,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普施信众,广泛传播,或信众念诵使用或短期保存;若是佛经著作雕印,则主要是为了专业人士长久保存、研读之用。

从以上情况看,在晚唐五代时期,书籍印刷事业确实在吴越国这样相对和平的地方蓬勃发展起来了。“唐代江南印刷刚刚起步,至五代吴越和南唐时,就有了快速的发展。吴越都城杭州是江南最

不想错过《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