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2章完结

这是个有趣的现象,在中国传统社会当中,贪污纳贿是社会普遍不能容忍的行为,然如果贪嗜物为书籍,尤其是人们所认可的典籍时,则又另当别论了。*卡.卡^晓`说*王? _冕`费+跃~黩¨按《新旧五代史》、《十国春秋》、《长编》、《宋史》等书所记,史家对于历代嗜书、藏书之人,均给予较高评价。即使在战乱时期的五代,史家对于藏书、嗜书的记载照样不遗余力,对于荆襄节度使赵匡凝以及和凝等人的

记载都是如此。令人惊讶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当年作为后周的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指挥使,一员武将居然也嗜书若此。

黄袍加身后,赵匡胤读书兴趣丝毫不减。《宋朝事实类苑》(卷1)载:“太祖少亲戎事,性好艺文,即位未几,召出人郭无为于崇政殿说书。至今讲官所领阶衔,犹曰‘崇政殿说书’云。”开国君王本人对于书籍的喜爱,也成为北宋王朝以文治国的发端。“崇政殿说书”这一特殊官职,也就这样设立延续了下来,到了北宋仁宗年间,著名理学家程颐就曾以布衣身份任此一官职,为皇帝讲说儒理。\白¨马*书!院` \免!沸_岳+黩*

宋太祖欲以文治国,安定天下,教化人伦当为根本。要达到这一目的,书籍储备又是文化知识推广之关键。如果说太祖当年“淮甸购书”只是为了自己,那么在北宋建国后,太祖皇帝平定五代诸国之时,所颁下搜集书籍和印板的决策,则完全是为了国家“文治”的需要。据《宋朝事实类苑》(卷31)载:“乾德元年,平荆南,诏有司尽收高氏图籍,以实三馆。国初,三馆裁数柜,计万三千余卷。三年九月,命右拾遗孙逢吉往西川取伪蜀法物图籍印篆赴阙,得书万三千卷送三馆。开宝九年,平江南,命太子洗马吕龟祥就金陵籍其图书,得二万余卷,悉送史馆。”《长编》(卷19)载:“建隆初,三馆所藏书仅一万二千余卷。及平诸国,尽收其图籍,惟蜀、江南最多,凡得蜀书一万三千卷,江南书二万余卷。又下诏开献书之路,于是天下书复集三馆,篇帙稍备。”另外,《资治通鉴后编》(卷4)亦载:“(乾德四年)初,帝遣右拾遗孙逢吉至成都收蜀图书、法物。/幻!想,姬′ *芜!错\内¨容′五月,乙亥,逢吉还,所上法物皆不中度,悉命焚毁;图书付史馆。”

实际上,与上述的相关记载则是,宋太祖喜好书籍,灭蜀之时命使尽取蜀文籍及诸印板归阙。不料,太祖“忽见板后有毋氏姓名,乃问欧阳炯。炯曰:‘此是毋氏家钱自造。’上甚悦,即命以板还毋氏”(14)。

如果上述记载属实,那么太祖朝掠夺的图书与原有图书加起来近四万六千余卷。这些为宋朝的图书积累奠定了基础,也为太宗皇帝尽情抒写儒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宋初诸帝中,宋太宗无疑是一个勤勉于学的典型。据《宋史》(卷4)记载:“帝(宋太宗)幼不群,与他儿戏,皆畏服。……性嗜学,宣祖总兵淮南,破州县,财物悉不取,第求古书遗帝,恒饧厉之,帝由是工文业,多艺能。”或许是循于太祖皇帝的影响,太宗在书籍的喜好以及搜集方面,与乃兄相比丝毫不落下风。他曾多次对手下说出“无所爱,但喜读书”这样的话。尽管政事繁忙,宋太宗仍每天安排了固定的读书时间。《长编》(卷25)记载,太宗皇帝“辰巳间视事,既罢,即看书,深夜乃寝,五鼓而起,盛暑永昼未尝卧”。

除此以外,为了便利于系统地、有计划地阅读,太宗皇帝还采取了以下多项举措:

第一,他开始利用北宋建国以来的图书积累,有目的地编纂诸如《太平御览》、《文苑英华》这样的类书。《宋朝事实类苑》(卷2)载:

太宗诏诸儒,编故事一千卷,曰《太平总类》。文章一千卷,曰《文苑英华》。小说五百卷,曰《太平广记》。医方一千卷,曰《神医普救》。总类成,帝日览三卷,一年而读周,赐名《太平御览》。……太宗锐意文史,太平兴国中,诏李昉、扈蒙、徐铉、张洎等门类群书为一千卷,赐名“太平御览”。又诏昉等撰集野史小说为《太平广记》五百卷,类选前代文章为一千卷,曰《文苑英华》。太宗阅御览日三卷,因事有

不想错过《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