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书的需求。因此,读书除了充实自己,明道至善,其或多或少地与功名欲望是有所关联的。相比于唐朝,北宋因为拥有更多平民社会的特征,这也导致民间众多士子有了更为旺盛的功名欲望。北宋晁冲之《夜行》诗云:
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
孤灯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诗中描述的,正是北宋科举选官所催生的民间浓厚读书风气。这也说明,宋代读书风气的养成,以及宋人对书籍重视的另一重要因缘则源自北宋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当然,从根本上讲,宋代科举的兴盛仍与宋初诸帝提倡文治的策略有密切关系。但是,若要谈到宋代书籍刊刻的发展和兴盛,科举无疑是更为具体直接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有了宋代平民社会对科举仕途的大力推崇,读书才成为宋代社会士人生活乃至生命存在不可分割的部分。
事实上,书籍的生产与消费一直都和社会的各种现象有关联。在宋代与书籍相关联的社会现象中,有别于前代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举制度更为完善和规范。(2)学校兴盛程度远过于唐代。中央以太学为标志,各地如州学、县学、乡学、书院等地方学校的繁荣,也最能代表宋代学校的兴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