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细细比对,即可有个较为明晰的印象。
我们在面对北宋的书籍印刷成品,可以发现一部宋版书与后代的雕版书籍相比,其精美程度无与伦比。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的宋太宗《御制秘藏诠》(卷13)残卷,有北宋大观二年(1108)的施经木记,残卷中插有四幅山水版画,据研究是大观二年前后所刻。这四幅版画线条清晰,构图完善,有相当高的雕刻工艺。另外,据我所见北图所藏郭茂倩《乐府诗集》宋刊本,其印本亦是精美异常,令人爱不释手。(74)
宋版书讲究质量,雕版细致,字体工整,刀法圆润,纸坚色白,墨色香淡。据说,北京图书馆所存的宋版书,翻阅开来至今仍有一股清香气。孙从添《藏书纪要》云:“若果南北宋刻本,纸质罗纹不同,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气香淡,纸色苍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所谓墨香纸润,秀雅古劲,宋刻之妙尽之矣。”(75)
据考古发现可知,雕版印刷到晚唐《金刚经》时期,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程度。现藏在大英博物馆,咸通九年(868)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金刚经》。该本经卷有一幅佛祖扉画,据见过这部经书的人评价,其扉画镌刻精美,刀法纯熟,已是成熟时期的雕板印刷品。既然如此,宋代对于这项技术又有怎样的完善和提升呢?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