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4章完结

这种禁令严格情况到南宋似乎有所缓和。~精¢武\晓-说-旺* ~罪*新/章.截\埂`歆!快+南宋时出版有《两汉诏令》、《陆宣公奏议》以及范仲淹的《政府奏议》、包拯的《包孝肃奏议》、赵汝愚《诸臣奏议》等比较敏感的,属于现世当代的官员奏议和文书刊本。由于南宋民间私坊活跃,淳熙七年五月己卯,官府不得不再次“申饬书坊擅刻书籍之禁”(《宋史》卷35)。

今人王岚著书说:“范仲淹以直道自任,论事剀切,在位虽不久,所草章奏无数,副稿皆藏于家,后由其次子范纯仁编辑,得《奏议》十七卷、《政府论事》二卷,并请韩琦作序(韩琦《安阳集》卷22《文正范公奏议集序》)……韩琦作序时的身份是河东经略安抚使知并州,时间为仁宗皇祐五年(1053),距范仲淹辞世仅仅一年(《读书附志》卷下)。这个本子可能当时就曾付梓。”(95)并且认为“范仲淹的奏议,宋时有过多次刊刻,且卷数多寡不一。《遂初堂书目》有《范文正奏议》,又有《政府奏议》,计2本,但未言卷数。?第,一¢看!书.枉\ /已,发,布+嶵\芯?蟑/劫¢《读书附志》卷下著录有《范文正公奏议》十五卷”。王岚此说不足以说明北宋时范仲淹的奏议已经付刻了。其“可能付梓”的说法实在令人感到怀疑和困惑。我认为,结合北宋时期官方对于刊刻书籍的禁令,范仲淹的奏议集子在北宋不大可能刊刻。

再有类似《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方舆胜览》以及《吴地图经续记》、《剡录》、《嘉定赤城志》、《宝庆四明志》等记载山川地理、风俗人物的重要书籍刊本,也少有刊刻。(96)原因也是由于政府文书、山川地理图经关系国家经济和军事利益,官府向来控制颇严。《宋史》(卷488)载:“大观初,(交趾)贡使至京乞市书籍,有司言法不许,诏嘉其慕义,除禁书、卜筮、阴阳、历算、术数、兵书、敕令、时务、边机、地理外,余书许买。”

北宋时期,官府曾就此发文禁止刊行此类文本书籍。景德三年九月壬子,真宗颁《非九经书疏禁缘榷场博易诏》,禁止除九经以外的书疏在边地榷场买卖交易。“违者案罪,其书没官。!精*武¨晓\说¨罔_ ~更^芯·罪.哙?”(97)又据《宋会要刑法》记载,宋明令禁止“将举行程文并江程地里图籍兴贩过界货卖或博易”。对于赴番经商归来的商贾,国家则禁止他们“辄带书物送中国官”。所谓“商贾”者,《白虎通》云:“商之言商也,商其远近,通四方之物以聚之也,贾者,固也,固物以待民来,求其利也。”(98)由这些记载,可见北宋商贾在印版书籍流通,尤其是海外贸易流通中,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又有史料记载:“熙宁中,高丽入贡,所经州县,悉要地图。所至皆造送。山川道路,形势险要,无不备载。至扬州,牒州取地图。是时丞相陈秀公守扬,绐使者欲尽见两浙所供图,仿其规模供造。及图至,都聚而焚之,具以事闻。”(99)

元祐八年二月,礼部尚书苏轼上言要求禁止高丽使臣购买《册府元龟》、历代史以及《国朝会要》等书籍,也是从国家安全考虑。原因一则是北宋时期,“河北榷场禁出之书,其法甚严,徒以契丹故也”。而高丽与契丹关系甚密,苏轼因此担心“中国书籍山积于高丽,而云布于契丹矣”。意思是高丽从北宋所获之书最终都要流入敌国契丹,于本国不利。二则是“昔年高丽使乞赐《太平御览》,先帝诏令馆伴用东平王故事为词却之。近日复乞,诏又以先帝遗旨不与”。先朝惯例对重要书籍流入外国皆有严格限制(《长编》卷481)。由此可见,北宋的书籍刊刻尽管由于高层的鼓励提倡获得了很大发展,然对印刷的一些限制仍然存在。大中祥符二年正月庚午,真宗皇帝颁布《诫约属辞浮艳令欲雕印文集转运使选文士看详诏》。诏曰:

国家道莅天下,化成域中。敦百行于人伦,阐六经于教本,冀斯文之复古,期末俗之还淳。而近代已来,属辞之弊,侈靡滋甚,浮艳相高,忘祖述之大猷,竞雕刻之小技。爰从物议,俾正源流。咨尔服儒之文,示乃为学之道。夫博闻强识,岂可读非圣之书;修辞立诚,安得乖作者之制?必思教

不想错过《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