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宋代印刷术对文学的影响,我们不可忽视的是传播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d¢a¨w~e-n¨x+u′e′x*s¨w!.~c/o?m,尽管文本作品是文学活动中的关键因素,但是印刷文本只有通过“传播”和“接受”,才能为人们所理解,也才足以对时代文学产生影响。“传播”与“接受”在这个链环中,无疑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要论及印刷对于文学的影响,我们首先就要讨论“传播”与“接受”的作用。
19世纪,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在阐述自己的“生命哲学”时,曾提出了“生命经验”的概念。狄尔泰谈到“生命经验”与“个人经验”的关系时,提到“理解”这个中介词。他认为:“生命经验与个人经验不是毫无关系的两个范畴。生命经验是中介了的经验,个人经验通过公共形式,如语言,表达出来,就成为普遍的经验,这普遍的经验就是生命经验。比方说,将个人的经历诉诸文字,成为文本,这文本所表现的就是生命经验,个别的个人经验由此上升为普遍的生命经验,因为文本含有的意义、价值总是一般的、公共的。^x¢7.0!0+t¢x?t′.,c-o`m′”(1)这与我们如今所要论及的“传播、接受”与“文学”的关系颇为类似。
事实上,正像“个人经验”必须进入整体和普遍的领域,才能成为“生命经验”一样,个人的文学思想也只有通过“理解”这个中介才能超越个人经验,进入到整体和普遍的层面,成为公认的文学追求。“理解”这个中介在宋代书籍印刷对于文学的影响中,由“传播”和“接受”两个环节构造成链,缺一不可。两者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而这枚硬币的价值内核就是“理解”。假若没有“理解”这个中介,就谈不上印刷文本对文学的影响。(2)我们这里所说的“接受”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接受印刷文本及书籍;二是指阅读者接受印刷文本中所记载或表达的文学思想和理念。′咸,鱼+墈·书+ \毋^错.内!容?就本论题而言,即是指阅读者所接受书籍的文学思想和创作理念。这样的“文学”思想和理念怎样为我们所知呢?自然地,这要求阅读者接受这样的影响之后,还要有自己的模仿和创作——即印刷文本的阅读者拥有将自己所理解的“文学”思想和创作理念表达出来的实际文学创作。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历史演进
谈到传播,我以为传播是有力量的。它的力量源于它的传播本体、它的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扩散于民众中所造成倍增的影响。纵观古今,文明从来都是通过某种媒介载体来传播和造就它的影响。正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那样,当某种文明以领先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随同这种文明而来的决非某种飘忽幻象,而是某种具体切实的载体负载着的文化和精神。关于这一点,在回顾诗词音乐的兴盛和消亡,就可明白实在的载体对于传播与流传是多么的重要。由于记录音乐的符号系统没能与诗词同步生成,作为古老的“减字谱”、“工尺谱”主要依靠“口传心授、心领神会”(3)的传承方式,尚不能完整精确地记录下古曲的神韵,以致如今我们已无法领略《诗经》和宋词音乐的美妙,倒是音乐的残余(《诗经》、唐诗、宋词)留住了它们当年的影响。
关于文明的载体,挪威学者伊耶曾以“哲学”为例加以说明,他说:“就‘哲学’这个词的最广意义来说,它可以在所有文明中找到。但是有一些文明,比方说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文明,那儿的哲学要发展得更系统一些。在这些文明中,哲学思想被付之于书写形式。这样,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思想。”之所以如此,除了这些文明的厚重内质之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