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4章完结

关于苏轼当年的诗名,《曲洧旧闻》(卷8)载曰: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卡¢卡·小,税/王? ~免-肺·阅?犊!前辈类如此。一日,与棐(欧阳修之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者,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118)

从这段记载,我们发现苏轼诗文名声盛行的时间,正是北宋末年党祸期间,也是私坊逐利冒险刻印苏集进入高潮的时间。

北宋官方对于本朝诗文集的出版热情远逊于民间所造成的另一方面的结果,是民间商业的介入和那些属于本朝文人印本书籍的繁盛流行,又使宋人将过去崇古的目光渐渐转向了他们的周围和自身,北宋人开始意识到本朝文人作品的价值存在。于是,以往崇古的心理开始有了松动。这种悄然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宋人无论是学术还是文学都经历了一个从最初“我注六经”转变为“六经注我”的变化过程。!w/a.n`b-e!n!t!x-t¨.!n,e¢t?在文学上,北宋文人从最初对前人的模仿学习逐渐转变成融会贯通后的自我生发和创造。

三、北宋印本书籍传播的方式与渠道

宋代是个印刷大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印本书籍传播及接受方式与前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以宋代以前的唐代为例,其文本传播主要有以下形式:

(一)驿递附带文本传播

驿递制度是唐代馆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学作品的传播有一定的关系。所谓“驿递”是通过驿传递送,投递的内容分为两类:一是钱粮等各种官物、各种赏赐或贡献之物。二是公私文书。其中公私文书的投递与唐代文学有较密切的联系。唐代的文书投递又分三种:一曰因便使;二曰谴差官;三曰交邮驿。因便使,即是委托地方入京的使客或来自京城的驿夫,顺带投递。紧急文书往往是派遣专门差官投递。而“交邮驿”,则是正常通过邮驿投递。?咸~鱼!看*书-罔. `最`鑫′蟑/劫·哽+歆~筷-(119)

岑参《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描述了戍边士人托人顺带传递私人信息的方式。白居易《渭村酬李二十见寄》说道:“百里音书何太迟?暮秋把得暮春诗。”杜牧《旅宿》则说:“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元稹《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前有一段话曰:“稹启:今月十二日,州吏回,伏受相公书,示知小生所献《和慈竹》等诗,关达鉴览,不蒙罪退。而又赐诗一十韵,并首序一百二十三言,废名位之常数,比朋友以字之。”《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又序云:“元和十年三月二十五日,予司马通州,二十九日与乐天于鄠东蒲池村别,各赋一绝。到通州后,予又寄一篇,寻而乐天贶予八首。予时疟病将死,一见外不复记忆。十三年,予以赦书当迁,简省书籍,得是八篇。吟叹方极,适崔果州使至,为予致乐天去年十二月二日书。书中寄予百韵至两韵凡二十四章,属李景信校书自忠州访予,连床递饮之间,悲咤使酒,不三两日,尽和去年已来三十二章皆毕,李生视草而去。四月十三日,予手写为上、下卷,仍依次重用本韵,亦不知何时得见乐天,因人或寄去。通之人莫可与言诗者,唯妻淑在旁知状。”上述两篇序文中,元稹都一再强调自己身处贬谪之地,无人可与言诗,所以才通过朋友捎带,邮寄诗稿给白居易。

由此具体论及文学作品的传递,我们知道唐代官员的文本传递主要是通过邮驿。长庆中,白居易在杭州时,他与浙东元稹的诗文唱和主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唐语林》载:“白居易,长庆二年以中书舍人为杭州刺史,替严员外休复。休复有时名,居易喜为之代。时吴兴守钱徽、吴郡守李穰,皆文学士,悉生平旧友,日以诗酒寄兴。官妓高玲珑、谢好好巧于应对,善歌舞。从元稹会稽,参其酬唱。每以筒竹,盛诗来往。”(120)这在两人的诗里,亦多有记载。白居易《秋寄微之二十韵》载:“忙多对酒馔,兴少阅诗筒。”白居易自注云:“比在杭州两浙,唱和诗赠答于筒中递来往。&r

不想错过《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