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0章完结

以李昉、徐铉等人为代表。这些文人或是人格有先天缺陷,以降臣身份难谈节义,或是贪生怕死,贪图富贵享受而又奸猾异常,人品、文品皆无可赞之处。关于这一时期士风,马茂军总结道:“宋明理学的光环往往误导了人们对宋初百年士风的看法,宋初士风承袭晚唐五代余风,道德节义观念缺位。宋初百年士风演进的过程,是宋代儒学复兴的过程,是道德逐步兴起、士风由颓废消沉逐步走向高昂的过程。”(141)对此,诸葛忆兵也说:“唐末五代,士风败坏,宋代帝王‘与士大夫治天下’,从君王到士大夫都致力于士风的建设,最终形成了宋代知识分子新的精神风貌。宋代‘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演化为宋人‘以文为贵’的思想意识,为宋代士大夫营造了新的生存环境,成为宋代士风转变的时代文化大背景。”(142)由此可见,北宋的士林风气转变基本上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是由崇武向“以文为贵”的转变;二是儒学精神逐步渗入士人群体,北宋士人由五代的“浪子人格”逐步转向官僚、学者和才子三位一体的“才子人格”(143)。此种士风的时代转变直接导致了北宋文人有了更多的文学自觉意识,更有意识地承担起北宋儒学和文学振兴的双重任务。进而,北宋文学独特的审美取向也随之培养成形,范仲淹、梅尧臣为代表的文人对于“梅妻鹤子”林和靖为人处世风格的欣赏已透露出北宋士人审美倾向的转变。

不想错过《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