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6章完结

dquo;平淡体”诗歌风格的丰富内核。

在北宋诗歌理念的确立和传播上,以欧阳修、梅尧臣为代表的北宋中期文人付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北宋中期,欧阳修利用知贡举的机会,抹倒了一批石介派的“太学体”诗文。据《长编》(卷185)载:

嘉祐二年春正月癸未,翰林学士欧阳修权知贡举。先是,进士益相习为奇僻,钩章棘句,寖失浑淳,修深疾之,遂痛加裁抑,仍严禁挟书者。及试牓出,时所推誉,皆不在选。嚣薄之士,候修晨朝,群聚诋斥之,至街司逻吏不能止;或为《祭欧阳修文》投其家,卒不能求其主名置于法。然文体自是亦少变。

北宋仁宗年间,朝廷仍以诗赋取士(《宋史》卷155《选举一》)。欧阳修利用知贡举,变文风,也即是变诗风、赋风。文风变,则诗风亦变矣。《宛陵先生年谱序》载:“宛陵梅先生以道德文学发而为诗变晚唐卑陋之习,启盛宋和平之音,有功于斯文甚大。欧阳文忠公知之最深,既题其诗稿,又序其集,又序其所注《孙子》,又铭其墓而哀之以文,盖文忠公之知先生,犹子房谓沛公为殆天授者,是岂容赞一辞哉。……宋嘉祐二年,诏修取士法,务求平澹典要之文,文忠公知贡举,而先生为试官,于是得人之盛。”(《宛陵集》附录)欧阳修改革文风,以追求“平淡典雅”为目标,梅尧臣当时同为试官,其诗风追求平淡,与欧阳修亦可谓步调一致矣。

不想错过《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