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荷兰)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武·4`墈\书/ ·埂.新?醉?全`
(9)刘梦溪《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的南京大学讲座内容。
(10)(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11)(德)马克思·韦伯:《儒教与道教》,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9—13页。
(12)(美)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西传》,吴泽炎译,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44页。
(13)(加)哈罗德·伊尼斯:《帝国与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2页。
(14)(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15)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6页。
(16)李幼蒸:《仁学解释学:孔孟伦理学结构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0页。
(17)(美)赫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7页。,齐^盛-暁?税?蛧¨ `已_发?布_最_歆?璋+截·
(18)(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4页。
(19)按:因《论语》惟“有若”、“曾参”称为“有子”、“曾子”,故有人猜测《论语》乃有若、曾参之弟子相互论纂而成,并无子夏、子贡、子张等人的弟子,因《论语》直呼三人名字。参见钱穆:《论语新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6页。
(20)(美)赫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
(21)[唐]张籍:《遗公第二书》,引自《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版,第134页。
(22)[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6,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2页。
(23)据徐俊纂辑《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所录,敦煌《秦妇吟》写本新增有《俄藏敦煌文献》第十一册Дx.四五六八(右)《秦妇吟》残片,是已知的第十一个《秦妇吟》写本。!暁·税?宅¨ ?追+蕞~新+漳?踕¢按:敦煌发现十一种《秦妇吟》写本,抄写内容彼此并不完全相同,文字亦多有出入。详见徐俊纂辑:《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30—252页。
(24)《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57、340页。
(25)(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26)Edward Clodd,The Story of the A lphabet,New York,1913,p.182。
(27)(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0页。
(28)(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29)[宋]苏轼:《苏轼文集》卷11,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59页。
(30)GDCM《妙法莲华经》卷尾题识,见《敦煌宝藏》,第1册,新984号;按:写经工价,见台静农:《谈写经生》,《大陆杂志》第1卷第9期。
(31)[宋]魏泰:《东轩笔录》(佚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81页。
(32)(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4页。
(33)王仲荦:《金泥玉屑丛考》,郑宜秀整理,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90页。
(34)同上,第147、148页。
(35)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史》,大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