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1章完结

愈向他求救的确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元和元年(806)六月十日,韩愈奉诏暂代国子监博士,再次回到京师从事教育工作。由此,韩愈声名和文章又回到了作为“传播中心”的京师长安。

唐代国子监设博士五人,日常给学生讲授《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唐代国子监是一所正规的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然而由于“自天宝后,学校益废,生徒流散”。加上时人重进士,应进士者可以不入“馆学”,只要工诗赋,经州县举选就可以应试。因而,“馆学”受到影响而日渐式微。在这种情况下,韩愈担任博士职务,工作十分清闲。元和三年,韩愈在东都洛阳国子馆讲学,工作比长安更清闲。元和四年,朝廷任韩愈为刑部都官员外郎,仍分司东都。新职的官秩虽为从六品上,却有实权。

元和八年春,韩愈作《进学解》,假设学生发问和自己回答,委婉地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还提出了自己对于治学和古文学习、创作的见解。此文章一出,由于文章“显示了作者超异的文学才能”,且起始点又在京师,故其传播甚广。(112)于是,当时执政者看到《进学解》后,对韩愈数次被黜,深为同情,又认为他有史才,乃任命他为五品上的刑部比部郎中、史馆修撰。此后,韩愈的名声与文名相互配合,使其仕途畅顺了许多。《韩愈评传》也说:“自元和六年(811)秋到十三年(818)末,韩愈一直在长安为官。八载沉浮于宦海,由困顿走向发达,几乎达到他一生仕宦的顶峰。”(113)元和十一年,韩愈调任中书省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韩愈被任命为行军司马,随裴度平定淮西叛乱,以功擢升为正四品下刑部侍郎。韩愈这次在京城任职的时间从元和元年六月开始,直至元和十四年韩愈上《谏佛骨表》触怒宪宗皇帝被贬逐广东潮州。

不想错过《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