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7章完结

点校本谓薛收“为长离”,在新旧《唐书》各种版本中,仅百衲本与之同,而在此前流传更广的诸多版本中,如汲古阁十七史本(仅有新《唐》),武英殿二十四史本,五局合刻二十四史本(仅新《唐》获检),新近影印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及众多类书所引,皆不作“为长离”,而作“为长雏”。~卡.卡_暁·说¨枉. ¢庚¢辛/醉!筷!究竟以何为正呢?点校本于版本异文,以“择善而从,不出校记”为校勘则例,因之也就难以窥见其取舍的根由底细。只是传文既有“元敬以年最小为鹓雏”语,表明鹓雏又可作幼雏解,则对于薛元敬的族父薛收,亦未尝不可以普通名词长雏称之。作长雏未必定误也。《汉语大词典》征引二十四史,当据点校本,其词条“长离”释文,所引即点校本。而在词条“鹓雏”下,为了阐明鹓雏第二义,即“凤雏。比喻有才望的年青人”,却又撇开点校本,改而从此前的通行本征引了。可见书作薛收“为长雏”的文本对人们的影响是很大的。

既是“三凤”,当然也就为人们所乐道。?微¢趣?晓*税+网? ?庚¢芯`醉~快/早在唐代,胡璩即曾将之录入其笔记小涚《谭宾录》中[5],到了宋初,钱易又在《南部新书》丁卷节录了《谭宾录》的这条记载[6]。只是在三凤彼此之间的族属亲疏关系上,却又多有误解。《谭宾录》和《南部新书》都说:“薛收与从父兄子元敬、族兄子徳音齐名,时人谓之河东三凤。”似乎薛元敬和薛德音都是薛收的子侄一辈。其实,薛德音与薛收原系同辈,而薛元敬则是他们两人的子侄辈。《隋书·薛道衡传》:“有子五人,收最知名,出继族父孺。孺……与道衡偏相友爱,收初生,即与孺为后,养于孺宅。至于成长,殆不识本生。”[7]又载:道衡“从子德音,有隽才,起家为游骑尉”[8]。又载:“道衡兄子迈,官至选部郎。”[9]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薛氏西祖房表,薛元敬恰是迈之子,温周之孙,而温周与道衡乃兄弟行[10]。

三凤的结局,也可略得而言。《旧》传谓薛元敬“少”时与收、德音被人称作河东三凤,其声名斐然当在隋炀帝时。隋唐易代之际群雄逐鹿,三凤遂被不同乃至敌对的政治势力所牢笼。·d+q·s-b¨o-o·k·.*c′o\m′薛德音,据《隋书》薛道衡附传所载,“及越王侗称制东都,王世充之僭号也,军书羽檄,皆出其手。世充平,以罪伏诛”。[11]最早成了牺牲品。薛收、薛元敬则投附于正在创业的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薛收是全心全意的,也深为李世民所倚重,可惜的是,李世民尚未登上帝位,他却在武德七年便已死去,年仅三十三。及至李世民“登极,顾谓房玄龄曰:‘薛收若在,朕当以中书令处之。’”[12]足见两人结托之深。薛元敬却有些半心半意。《新唐书》薛收附传载:“是时,收与房、杜处心腹之寄,更相结附,元敬谨畏,未尝申款曲。如晦叹曰:‘小记室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仅仅“掌文翰号称职”。且以之“卒于官”。[13]

李华《三贤论》论的是哪三贤?

《三贤论》曰:

余兄事元鲁山,而友刘、萧二功曹。此三贤者,可谓之达矣。

此三贤,分别姓元,姓刘,姓萧,当不成问题。文章两次以其终官鲁山令之“鲁山”,又两次以其字“紫芝”称元,四次以其字“茂挺”称萧。此二人分别为元德秀、萧颖士,当也不成问题。萧颖士终官扬州府功曹参军。成为问题的是刘姓功曹究系何人?文中只有一处提到他的字,诸书却有异文,《唐文粹》作“挺卿”,《文苑英华》作“柄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李遐叔文集》作“挺卿”。《全唐文》亦作“挺卿”,

不想错过《唐宋历史评论.第三辑》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