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下校注曰:“《集》本作‘柄卿’,《英华》亦作‘柄卿’,注云《唐书》作‘捷’,一作‘挺’。”“一作”指《唐文粹》。其所据之《集》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复不同。而《唐摭言》提及刘之字的所在,不知为何竟莫名其妙地被“即”字所取代。
《三贤论》的主要部分,《新唐书》的《卓行·元德秀传》《文艺·萧颖士传》《刘子玄附子迅传》,曾分别有所节录。上引《三贤论》之语,《新唐书·元德秀传》作:
李华兄事德秀,而友萧颖士、刘迅。……华于是作《三贤论》。[14]
除元、萧二人外,《新唐书》的作者宋祁是确认《三贤论》中的刘即为刘迅的,且于《新唐书·刘迅传》记载:
迅,字捷卿。历京兆功曹参军。
因此,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李遐叔文集》卷二《三贤论》题下遂加有如下的题注:
元鲁山萧颖士刘迅
然而问题并未就此彻底解决。因为今本《唐摭言》卷七《知己》门在“李华撰《三贤论》”下亦加有注文,注明三贤为“刘眘虚、萧颖士、元德秀”。此注为《唐摭言》作者王定保所原有,还是后人所妄加,虽不得而知,但却引起了不少人注意,制造了不少混乱。
清王士祯《渔洋诗话》卷下:
刘眘虚,字挺卿。其诗超远幽敻,在王、孟、王昌龄、常建、祖咏伯仲之间。考其人,盖深于经术,不但词华也。李华《三贤论》曰:“刘名儒史官之家,兄弟以学著称。述《易》《诗》《书》《春秋》《礼乐》为五说,条贯源流,备古今之变。尚书刘公每有胜理,必诣与谈,终日忘返。殷直清有识尚,恨言理少对,未与刘面,常想见其人。高适达夫落落有奇节,皆重刘者也。”按《唐书·儒学》、《文苑》皆不为眘虚立传,而《全唐诗话》、《唐诗纪事》亦略之,故详于此。[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