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全汉升:《唐宋政府岁入与货币经济的关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上册,1948。,k,a-n_s\h!u.c·m?s\.*c·o*m`收入全汉升《中国经济史研究》,台北稻香出版社,1991,上册,第209~264页。
[36] 据全汉升《唐宋政府岁入与货币经济的关系》第7表《唐宋岁中总额中钱币所占之百分比》,全汉升《中国经济史研究》,第230页。
[37] 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第3期,第51~58页。
[38] 梁天锡:《宋枢密院制度》,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1,上册,第11~14页。
[39] 陈义彦:《从布衣入仕论北宋布衣阶层的社会流动》,台北《思与言》卷9第4号,1972,第244~253页。
[40] 李弘祺:《宋代教育散论》,台北东升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0,第54~55页。
[41] 孙国栋:《唐宋之际社会门第之消融——唐宋之际社会转变研究之一》,香港《新亚学报》卷4第1期,1959。收入孙国栋《唐宋史论丛》,香港商务印书馆,2000,第245页。《论丛》初版由香港龙门书店于1980年印行。
[42] 张邦炜:《略论唐代科举制度的不成熟性》,中国唐史学会编《唐史学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第225~234页。_搜′嗖¢暁*说′蛧~ ~蕪.错/内′容.
[43] 张邦炜:《婚姻与社会·宋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第65~76页。
宋本《洪氏集验方》印纸属地的确认及其意义
孙继民
近年公文纸本古籍纸背文献的整理研究已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相继推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获国家社科基金连续三年立项,包括了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等各个层次。公文纸本古籍纸背文献的整理研究正在形成一股热潮,有望在众家如林的历史文献整理研究领域独占一席。宋代公文纸印本《洪氏集验方》就是宋元明公文纸本古籍中难得的精品和值得专门研究的重点对象。
公文纸印本《洪氏集验方》是该书目前唯一存世的宋代版本,堪称海内孤本。该书为南宋洪遵编撰,五卷,有目无序,书末有洪遵题识,称:“右《集验方》五卷,皆予平生用之有著验,或虽未及用而传闻之审者,刻之姑孰,与众共之。乾道庚寅十二月十日番阳洪遵书。”乾道庚寅即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该书是洪遵根据自身验证和传闻有据而于乾道六年编成的医书。该书历为版本目录家和收藏家珍视,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等都有著录和题跋。今人钱超尘先生曾对该书的医学价值进行专门研究,著有《洪氏集验方考注》一书[1],称其为“人间难得之奇珍,书林之重宝”[2]。汪桂海先生《宋代公文纸印本断代研究举例》涉及国家图书馆藏五种宋代公文纸印本古籍,其中之一即《洪氏集验方》,对该书的情况做了简要的概述[3]。?秒/彰?踕-暁^说,惘! \首+发^
但是,《洪氏集验方》被称为“人间难得之奇珍,书林之重宝”主要是就该书的版本价值和医学价值而言的。其实,该书作为公文纸印本,其背面保存的宋代官府档案的原始文献更值得珍视。该书今藏于北京的国家图书馆,笔者因课题研究需要,2015年在国图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有幸小心翼翼撑开书叶夹缝,从中窥视庐山真面,查阅了纸背保存的宋代官府公文档案。该书书宽16.8cm,长23.2cm,版心长17.5cm,宽14cm。共五卷,分上下两册,第一册含目录一卷、正文三卷;第二册含正文两卷。在查阅中发现,书叶均已经加装衬纸,但衬纸未与原书叶粘连。据我们统计,该书两册五卷原纸共计88叶,其中上册目录共5叶,卷一共11叶,卷二共14叶,卷三共20叶;下册卷四共20叶,卷五共18叶。总计88叶中有字公文纸叶面为83叶。此外,最后一叶为白麻纸加叶,为黄丕烈和顾广圻跋语,两面书写。
《洪氏集验方》纸背文书多位于页码地脚位置,一般残存文字3~4行不等,最多的达10行,公文的性质绝大部分为公文的申状残尾,内容多是申报禁历和账历。关于这批纸背文书的年代,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和钱超尘先生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