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春那通打给县委书记的电话就像一道军令状,彻底拉开了林卫东“攻心大计”的序幕。~白!马·书.院¢ +醉\新/蟑-踕/耕*新\哙¨
县委书记对赵立春现在是百分之百的信任,一听是林卫东拿出的方案,二话没说当场就拍了板!
给钱!给人!给政策!
一路绿灯!
一时间,林卫东这个名义上的“县长政策顾问”,实际上却成了整个清河县一个权力极大的“不管部部长”。
他手握尚方宝剑,开始了他那场在所有人看来都有些“不务正业”的……骚操作。
他没有再去棉纺厂,也没有再去研究什么招商引资的报告。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县文化局、建设局还有档案馆抽调了一批最顶尖的精兵强将,成立了那个听起来就古色古香的……“霍氏宗祠及祖宅修缮工作小组”。
组长自然就是他林卫东。
这个小组一成立,整个清河县的官场都看懵了。
“搞什么名堂?这林卫东疯了吗?”
“放着棉纺厂那么大的事不管,去修什么破祠堂?这不是不务正业瞎胡闹吗?”
“就是!我听说他还从县财政申请了一大笔专项资金!这简首就是乱花钱!”
尤其是副县长王海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更是差点没当场笑出声来!
“哈哈哈!赵立春啊赵立春,你还真是瞎了眼!竟然会相信这么一个黄口小儿!”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得意地对心腹说道,“我当他有什么高招呢,原来就是个会耍小聪明的投机分子!”
“修祠堂?编族谱?他以为这是在演古装戏吗?!”
“等着瞧吧!他这么瞎搞就是在自掘坟墓!等他把钱花光了、事儿没办成,我看他怎么跟全县老百姓交代!怎么跟赵立春交代!”
王海觉得自己的反击机会来了。
他开始暗中指使人到处散播林卫东“不务正业、好大喜功”的谣言,准备等林卫东失败之后再给他致命一击!
然而对于外界的这些纷纷扰扰,林卫东是充耳不闻,置之不理。!兰·兰¨文^穴¢ .已¢发.布?醉~薪+璋¢劫\
他就像一个最专注的导演,正在全神贯注地布置着自己这部大戏的……第一个场景。
……
霍家村。
这个早就己经荒废了多年的小村落,在林卫东的指挥下突然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几十名从县里请来的手艺最好的老木匠、老石匠、老瓦工进驻到了这里。
林卫东给他们的要求只有一个——
不求快,只求……“旧”!
他亲自从县博物馆里借来了大量关于清末民初时期清河县民居建筑风格的资料和照片。
他要求工匠们必须严格按照那个年代的工艺去修缮霍家的祖宅。
用的木料必须是风干了十年以上的老榆木。
砌墙的砖必须是专门从旧窑厂里淘来的老青砖。
甚至连屋顶上盖的瓦片他都要求必须是那种带着青苔、充满了岁月痕迹的……旧瓦。
他要的不是一座崭新的豪宅。
他要的是一座能唤醒一位老人童年记忆的……时光机器!
他自己更是天天泡在工地上。
他穿着一身沾满了泥点的旧衣服,跟工匠们同吃同住,一起研究图纸、一起打磨木料。
他那渊博的、连文化局专家都自愧不如的古建筑知识,和他那份对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彻底折服了在场的所有人。
渐渐地再也没有人觉得他是在“瞎胡闹”了。
所有人都被他那股子近乎于“虔诚”的工匠精神给深深地感染了。
他们知道自己修的己经不仅仅是一座房子了。
他们修的是一段历史,是一种……文化!
……
与此同时,另一路人马在林卫东的遥控指挥下,也正在县档案馆和各个乡镇进行着一场同样艰苦卓绝的……寻根之旅。
他们翻阅着那堆积如山、早己泛黄发脆的县志和户籍档案。
他们走访着那些散落在乡野之间、年过九旬的耄耋老人。_优!品!小¢说¨旺` +醉?新\蟑/踕*哽-鑫¢哙′
他们要做的就是从那些浩如烟海的信息碎片中一点一点地拼凑出霍氏家族在清河县几百年的……血脉传承。
这项工作枯燥而又繁琐。
但在林卫东那“不惜一切代价”的指令下,进展却出奇地顺利。
半个月后。
当一本用上好的宣纸、请了县里最好的书法家、用工整的小楷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