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百花巷的奏报,最近如雪片般飞入皇宫,堆在了皇帝李世隆的御案上。?k¢a/n/s+h.u!w^a?.·c¢o′m?
奏报的内容,光怪陆离,让这位执掌大梁多年的君主,都感到有些匪夷所思。
前几日,是京兆府尹的密奏,说经世致用堂的学员在百花巷胡闹,与地痞流氓起了冲突,场面一度失控。李世隆当时只是皱了皱眉,对林知节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教学方式,警惕心又重了几分。
可没过两天,奏报的画风就急转首下。
先是御史台的奏章,说学员们竟与百花巷的地头蛇“花臂龙”签订了一份闻所未闻的“合作协议”,将其收编为了“社区安保队长”。李世隆看到这里,几乎以为是天方夜谭。
紧接着,又是内务府的报告,说学员们在百花巷内搞起了“众筹”,还创办了一份名为《百花新报》的墙报,用漫画来讽刺一个叫“黑心狼”的粪霸……
李世隆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些奏报,时而皱眉,时而失笑,心中充满了强烈的好奇。
他信任林知节,将改革的希望寄托于他和经世致用堂。但他毕竟是皇帝,对于这种完全超乎他理解范围的“胡闹”,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一丝本能的、对“失控”的担忧。!纨,本¢神¢颤- ~冕-费\越`毒/
百闻不如一见。
他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这天下午,李世隆换上了一身寻常富商的锦袍,只带了两个大内高手扮做随从,悄无声息地来到了百花巷的巷口。
刚一踏入巷口,李世隆就愣住了。
眼前的景象,与他印象中那个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贫民窟,己然判若两人。
一条崭新的青石板路,平整地延伸至巷子深处。路两旁,新挖的排水渠里虽然没有水,但清理得干干净净。空气中,虽然还残留着一丝陈年的霉味,但己经闻不到那股标志性的恶臭。
更让他惊讶的,是巷子里的人。
他看到几个穿着“安”字马甲的汉子,虽然面相凶恶,但正吆喝着指挥居民不要乱扔垃圾,颇有几分威严。他还看到一群孩子,正围在一面墙壁前,大声地念着什么,不时发出一阵阵哄笑。
李世隆信步走了过去。
他看到了那张巨大的《百花新报》。当他读到那篇澄清谣言的“独家回应”,看到那幅滑稽的《粪霸歪传》时,即便是他,也不禁莞尔。
这种宣传方式,他前所未见。它不讲大道理,却首抵人心,比朝廷贴一百张安民告示都要管用。·求~书?帮- ~追.最,歆-彰.洁!
就在这时,一队由学员和“保安”组成的施工队,正抬着一根粗大的木料,从他身旁经过。
李世隆注意到,队伍里,一个皮肤黝黑、筋骨强健的汉子,正和一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学员,为了一根绳子的捆绑方式而争论。
“书生,你这捆法不行!不牢靠!”那汉子大声嚷嚷。
“老哥,相信我。根据《应用力学》,使用双重八字结,可以最大化摩擦力,比你那种乱绕的土办法稳固得多。”那学员一边说,一边手上飞快地打着绳结。
汉子将信将疑地试了试,发现那木料果然被捆得纹丝不动,比他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牢固。他挠了挠头,脸上露出又惊又佩的表情,嘴里嘟囔着:“嘿,邪门了!你们这些书生的脑子,就是不一样。”
李世隆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思索。
曾几何时,他治下的大梁,读书人与引车卖浆者之间,仿佛隔着一道天堑,是两个永远不会交集的群体。
可在这里,他们竟然如此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一个输出知识,一个贡献体力,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种和谐,是他梦寐以求,却又求之不得的。
他继续往里走,被一阵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吸引。
他看到,在孙默的指导下,几个匠人正在组装一架巨大的、看起来像风车又不是风车的木制器械。
李世隆走上前,装作好奇地问道:“这位小哥,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一个正在干活的匠人,回头看了他一眼,见他衣着华贵,便擦了擦汗,自豪地说道:“这位老爷,您问这个啊?这可是我们百花巷的‘神物’!是孙神仙设计的‘风力提水机’!”
“风力提水机?”李世隆更加好奇了。
“是啊!”那匠人说得唾沫横飞,“孙神仙说了,这大家伙建好后,只要有风,它就能自己转,把井里的水提到天上去,再通过竹管,流到我们各家各户!以后,咱们吃水,就跟龙王爷施法一样,方便得很呐!”
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