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没有合适的皇位继承人选,平叛后的“烂尾工程”难以收场。¢x¢n*s-p¢7^4¢8,.~c¢o·m/
就算于谦铁定心要平定叛乱,之后该拥立谁做皇帝,同样是个大难题。
在此之前,于谦等人考虑到明景帝的独生子朱见济己死,因此商定在皇帝驾崩后,将拥立前太子朱见深即位。
然而,朱见深是明英宗的儿子,一旦于谦平定“夺门之变”,自然不会再将“逆贼”的儿子捧上帝位。
当然,除朱见深外,于谦也可以拥立其他皇族成员为帝,例如襄宪王朱瞻墡备受朝野瞩望,加之又是皇叔,完全有资格继承大统。
不过,无论由谁来做皇帝,于谦总归要备受猜忌,稍有不慎便会被灭族。更何况,如果有皇室成员对于谦的选择大为不满,进而效仿当年的朱棣举兵造反,则明朝极有可能再度陷入大规模内战的危险。
正是考虑到“烂尾工程”难以收场,于谦才会对平叛行动难下决断。
最要的是于谦把朱祁镇想得太好了,他可能想到自己会死,朱祁错复位后做的一系列事情他可能没想到。”
林悦瞥了撇嘴说道:“要我说啊!朱祁钰应该把朱见深过继在自己名下,这样不就有儿子了吗?两父子强强联手,一个守江山,一个打江山。”
刘据好奇道:“姐姐,这个朱见深很厉害吗?”
林悦点点头:“蛮厉害的吧!明朝皇帝可以排第三西位,就是被黑的太厉害了,他上位以后给于谦平反,恢复了朱祁钰的帝号。a:5D4.看¥书%?D -{?追D最?新1_章a\°节§:
朱见深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呢?
如何评价一个皇帝,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看他给下一任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江山。
比如朱棣打服了蒙古,才有朱瞻基的承平;朱瞻基不思进取,留给朱祁镇一个烂摊子;朱见深接手的时候,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处处漏风,中间还有大量流民添堵,情况未见好转。
许多人容易忽略,朱见深接手这个帝国时才只有17岁。
在高中生的年纪接手这样一个烂摊子,朱见深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呢?
朱见深给人的印象,是垂衣拱手、一团和气。他性格内向,有口吃的毛病,他也不喜欢召见大臣。
他重情重义,脾气还很好,很少有真正发火的时候。
但这绝不等于他是个懦弱无能的皇帝。
对内,他对一些陈规旧制进行了改革,如处理荆襄流民问题、完备漕运制度、征收商税、给匠户以一定人身自由等。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中规中矩,成化皇帝在军事上的表现就比较亮眼了。
平定瑶乱、苗乱,西出河套,北犁女真,平内乱、扫外敌,打得不亦乐乎。
总共在位23年,有22年他都在到处灭火。?精¨武!小~说-网, -首¨发-
成化一朝,因战功封侯的将领达到了十几位。他帮他老子收拾了绝大部分的麻烦,把父亲遭虏、儿时苦痛、家国之恨都以武力报还。
朱见深不像朱棣那样霸气外露,但在该强硬的时候,他绝不吝于表现出他的杀伐决断。
这是个铁血的鹰派皇帝。
朱见深即位时,明朝正经历着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的动荡,国家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然而,朱见深凭借着非凡的政治智慧和魄力,迅速稳定了政局。
他重用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下战功的将领,扩大了自己的武将班底,同时平反了于谦等忠良之臣,恢复了他们的名誉和地位。
这些举措有效地整顿了朝纲,树立了皇帝的权威,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面对外患频仍的局面,朱见深深知军事力量的重要性。
他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精兵简政,裁汰老弱,提拔精英,加强了京营势力。同时,他改革了武举制度,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将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此外,他还重用名将朱永、赵辅等人平定内部叛乱,安顿流民,稳定了边疆地区。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国防,为明朝的长期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朱见深的统治时期,明朝成功收复了被鞑靼占领的河套地区,一雪了土木堡之耻。
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明朝强大的军事实力,也重新树立了国家的威信。
朱见深通过巧妙的战略部署和将领的英勇作战,成功地将河套地区收复回来,为国家带来了荣誉和尊严。
除了收复河套地区外,朱见深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建女真地区,维护了边疆的稳定。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