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虞离开卧虎庄后不久,一封加盖着幽州刺史印信的书信便由快马送到了刘弘手中。?c¨h`a_n~g′k′s¢.+c~o/m_
信缄是上好的素绢,墨迹遒劲有力,正是刘虞亲笔。
刘弘展开细读。
信中先是寒喧问候,谈及卧虎庄所见所闻,对刘弘治庄有方、育才有道再次表达了由衷的赞赏。
随后,刘虞笔锋一转。
“子高,汝子天资颖悟,气宇不凡;庄中关羽、张飞诸少年,皆龙虎之姿,他日必非池中之物。然朴玉虽美,尚需良工雕琢。本官思之,欲为诸子引荐一名师。此人姓卢名植,字子干,为汝涿郡涿县人氏。植虽未曾入仕,然天资卓绝,文武兼资,通经史,明韬略,更兼弓马娴熟,胸有丘壑。其为人刚正不阿,治学严谨,虽声名未显于朝野,然本官观其才具气度,日后必为国之栋梁,名动天下!
植今于家中设塾授徒,所学者虽不多,然皆得真传。子高若有意,可携诸子往谒之,或可令诸子拜入门墙。若得其教悔,他日成就,不可限量也。此荐出于公心,亦为汉室英才计,望子高三思。”
刘弘放下信缄,手指在光滑的绢面上轻轻敲击,眼中精光闪动。
卢植!
他当然知道此人在涿县,只是他也知道此人的性子。
在这汉末之际,像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一样的人有很多。
卢子干就是其中之一!
若是无缘无故的找上门去,卢植必然不肯接受。{·优?品#小?o&说)`网%] a+无#??错.?<内#}\容§$
即便如今有了刘虞的书信,刘弘依旧没有什么把握。
毕竟,卢植这种人,是真的敢“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
不过有枣没枣,总要先打上几杆子。
他立刻唤来刘备、关羽、张飞、简雍、牵招五人。
少年们齐聚书房,听闻刺史刘虞亲自推荐他们去卢植门下求学,个个脸上都露出兴奋与期待之色。
卢植的名头,他们也是听过的。
虽然如今教他们的王衍王师在涿县也有大名,可若是能到卢植那里求学,更加的海阔天空嘛!
刘弘笑道:“明日,我便亲自带你们去卢府拜谒。”
“是!”五个少年齐声应诺,声音洪亮。
翌日清晨,刘弘换上一身得体的深色常服,带着同样收拾得干净利落的五个少年,骑马前往位于涿县城南的卢府。
卢府并不奢华,青砖黑瓦,门庭朴素,透着一股书卷清寒之气。
来到门前,递上刘虞的书信。
门房进去通报,片刻后出来,脸上带着歉意:“刘市长,实在对不住。,完!本.神¨站· \最`新^章′节~更.新_快/我家主人今日一早,应友人之邀,寻友人论学去了,此刻不在府中。至于归期,可能一两日,也可能三五日,或者几个月也是说不准的。”
话说到这里,已经明白的很了。
看来即便是有刘虞的书信,卢植依旧不愿轻易收徒。
刘弘闻言,并不着恼。
毕竟,卢植的性情如何,他清楚的很。
卢子干并不针对某一个人,他针对的是所有人!
刘弘点点头:“无妨,我等下次再来就是。只是,不知能否讨碗热汤喝?”
门房应下,将刘弘一行人引至前院。
院子不大,却收拾得十分整洁。几株老槐树洒下斑驳的荫凉,墙角种着几丛修竹,青翠欲滴。院中摆放着一张略显粗粝的石桌和几个石墩。
此时,院中已然有人。
两个少年正坐在石桌旁。
其中一个少年约莫十五六岁的年纪,身材高挑挺拔,面容俊朗,眉宇间却带着一股掩饰不住的傲气。他穿着一身质料上乘的月白锦袍,腰束玉带,正拿着一块细绢,慢条斯理地擦拭着一柄带鞘的长剑,动作专注而优雅,仿佛那剑是稀世珍宝。
阳光落在他身上,更衬得他气度不凡,如同鹤立鸡群。
坐在他对面的少年则显得文弱些,穿着普通的青布儒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