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里——'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我们在皖南时就深有体会,那些村民帮我们打探敌情、运送物资..."
沈静婉微笑:"所以你这几天总往苗寨跑?"
"对!"林慕之眼睛发亮,"我请了几位苗家猎手来教战士们山地追踪和陷阱制作。/零`点¢看′书′ !庚.辛\罪+筷*他们的土枪虽然简陋,但在丛林里比我们的步枪管用多了。"
正说着,门外传来报告声。是"娃娃班"的小战士石头,手里捧着几个野山梨:"报告首长!今天训练时摘的,给您和沈医生尝尝!"
林慕之把梨子一切为三,三人就着鸡汤,在昏黄的灯光下分享这简单却温馨的晚餐。屋外,山风呼啸,却吹不散这一方天地里的暖意。
第五章:意外来客
五月初,一个意外的访客打破了山区的平静——薛岳的副官李剑英少校秘密到访。
"薛长官派我来看看您。"李剑英递上一封密信,"宜昌战事吃紧,日军可能进攻重庆。薛长官希望您做好准备。"
林慕之展开信件,上面只有寥寥数语:"磨剑三载,用在一时。静候良机。岳。"
"我这里只有八千缺枪少弹的士兵..."林慕之苦笑道。
李剑英却神秘地压低声音:"薛长官己经说服委座,下个月会有一批美援装备运来,包括迫击炮和冲锋枪。顾祝同的人不知道这事..."
送走李剑英后,林慕之立即召集心腹军官开会。沈静婉在门外隐约听到"秘密训练"、"夜间行军"等字眼。会议结束后,林慕之的眼中重新燃起了久违的斗志。
"要打仗了?"沈静婉轻声问。
"还不确定。"林慕之揽住她的肩膀,"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第六章:韬光养晦
接下来的日子,林慕之的练兵更加严格。他仿照《论持久战》中的方法,将部队化整为零:
- 组建30个"山地游击小队",每队20人,配备土枪、手榴弹和砍刀;
- 训练特种侦察兵,学习苗语和山地生存技能;
- 在深山老林中开辟秘密仓库,储备粮食和弹药。
白天,他仍是那个"不管事的副总司令",穿着打补丁的军装和士兵一起种菜养猪;夜里,他却带着精锐小队进行高强度训练,常常深夜才满身泥土地回来。
沈静婉心疼他的辛苦,变着法子给他补身体:今天炖只山鸡,明天煮碗参汤。但林慕之总是只喝一小碗,剩下的非要分给"娃娃班"的孩子们。
"你再这样下去,还没等打仗就先垮了!"一天夜里,沈静婉忍不住发火。
林慕之却笑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你看,我把《论持久战》的重点都摘抄下来了。里面说'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我这不是在照做吗?"
沈静婉夺过本子,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战术心得,有些地方还画了简易地图。其中一页写着:"借鉴红军经验: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你真是..."她既好气又好笑,"读毛著读魔怔了!"
"取其精华嘛。"林慕之突然正色道,"静婉,如果...我是说如果,有一天我能带兵打回前线,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吗?"
沈静婉把本子拍在他胸口:"废话!哪次不是我跟着你?"
第七章:美援到来
六月中旬,一批神秘的物资深夜运抵扎佐。林慕之亲自带人卸货:200支汤姆逊冲锋枪、50门60毫米迫击炮、3000枚美制手雷,还有大量医药物资。
"发财了!"参谋长刘明抚摸着崭新的枪管,激动得声音发颤。
林慕之却异常冷静:"立即藏进山洞,只拿出十分之一用于训练。记住,这些不能让顾祝同的人知道。"
接下来的训练更加严苛。林慕之将部队拉到海拔3000米的韭菜坪,在极端环境下锻炼士兵的意志和体能。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和年轻士兵一样负重行军、攀岩涉水。
沈静婉则在后方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体系:每个连队培训两名卫生员,每个排配备急救包。她还利用美援的磺胺药品,治愈了许多长期患病的士兵。
一天傍晚,林慕之训练归来,发现沈静婉正在教"娃娃班"的孩子们识字。夕阳的余晖洒在她专注的侧脸上,美得令人心醉。
"今天学什么?"他走过去问。
"《满江红》。"一个小战士骄傲地举起木棍在地上写的字,"沈医生说,岳飞的词,军人该会背!"
林慕之望着地上歪歪扭扭的"靖康耻,犹未雪",眼眶突然发热。这些本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