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道:"你看那些孩子,他们本该在学堂里读书写字..."
"可现在是乱世啊。"小张叹气。
"不,"林慕之摇头,眼中闪烁着新的光芒,"正因为是乱世,才更要让他们有书读、有未来。"
当天傍晚,林慕之安全返回营地。刚进帐篷,沈静婉就冲了进来,脸色苍白:"你去哪了?李参谋长到处找你!"
林慕之示意警卫守住门口,然后将延安之行一五一十告诉了妻子。说到入党宣誓时,沈静婉的眼中泛起泪光。
"你...不怪我擅自决定?"林慕之轻声问。
沈静婉摇摇头,突然从贴身的衣袋里取出一个小布包,展开后竟是一枚褪色的红五星:"三年前在豫南,一个重伤的新西军战士临终前交给我的。他说...这是希望的象征。"
林慕之震惊地望着妻子,原来她早就...
"我等你开口等了好久。"沈静婉抹去眼泪,"现在,告诉我需要做什么?"
夫妻二人密议至深夜,制定了周密的计划:沈静婉通过医疗系统传递假情报,夸大部队中的"伤寒疫情";林慕之则借口"等待马鸿逵部会师",按兵不动;同时秘密联络16军的可靠军官,为可能的突发情况做准备。
第二天一早,李参谋长果然找上门来:"司令!马鸿逵将军来电,质问我们为何停滞不前!"
林慕之早有准备,拿出沈静婉准备的"疫情报告":"部队突发伤寒,己经倒下一个营。若贸然前进,恐全军覆没啊!"
李参谋长将信将疑,但看到医疗帐篷里确实躺满了"病人"(实则是轻伤员假扮),也只好同意暂缓进军。
三天后,局势剧变。首先传来马鸿逵部遭到重创的消息——共产党集中优势兵力,在青化砭设伏,歼灭其一个整编旅。同一天,重庆各大报纸突然刊登"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剿共"的报道,甚至还有马鸿逵部屠杀百姓的照片!
最致命的一击来自《新华日报》的独家新闻:"爱国将领林慕之被迫剿共,部队爆发大规模伤寒"。文章巧妙地将林慕之描绘成"受排挤的抗日英雄",同时揭露了胡宗南保存实力、排除异己的阴谋。
舆论哗然。蒋介石迫于压力,不得不电令胡宗南"暂缓剿共,以抗日大局为重"。胡宗南则急令林慕之"固守待援,不得妄动"——实则是怕他抢了风头。
"成功了!"收到电报时,沈静婉欣喜若狂。
林慕之却神色凝重:"别高兴太早。李参谋长己经起疑了,他昨晚偷偷派人回西安报信。"
正说着,赵刚匆匆进来:"司令!西安急电,胡宗南命令我们立即撤回咸阳休整!"
"这是要夺我的兵权啊。"林慕之冷笑,"回电:遵命。但伤寒疫情严重,需缓慢行军。"
当晚,林慕之秘密召集16军团以上军官开会。当他坦然告知自己己是共产党员时,大多数人竟然表示愿意追随!
"司令,我们早受够了国民党那套!"一个团长激动地说,"您指哪打哪!"
林慕之摇摇头:"现在还不是起义的时候。你们先跟我回咸阳,暗中发展可靠力量,等待时机。"
会议结束后,林慕之与沈静婉并肩站在营地外,望着满天星斗。
"回咸阳后,胡宗南一定会软禁你。"沈静婉忧心忡忡。
林慕之握住她的手:"不怕。有你在,有这么多同志在,我们一定能坚持下去。"他望向东方,那里己经泛起鱼肚白,"天快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