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西六年五月的武汉,空气中己带着初夏的燥热。-暁.税¨宅~ \首`发-林慕之站在绥靖公署办公室的窗前,手中那份标着"绝密"的电报仿佛一块烧红的烙铁,灼烧着他的掌心。
"委员长手谕:着华中绥靖公署主任林慕之中将,统率所部二十万官兵,于六月十五日前完成对中原解放区之包围,务必一举歼灭李先念部共军..."
电文中的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林慕之的心上。尽管早有预料,但当内战真正来临,他依然感到一阵窒息。窗外操场上,士兵们正在训练,阳光下刺刀闪烁,那些年轻的脸上写满了茫然——他们刚从抗日战场下来,又要拿起武器对准自己的同胞。
"林主任,顾特派员求见。"副官的声音打断了林慕之的思绪。
他迅速收敛情绪,将电报锁进抽屉。"请他进来。"
顾慎之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办公室,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闪烁着探照灯般的光芒。自从裁缝老李被捕后,这位军统特派员对林慕之的监视更加严密了。
"林主任,听说委员长有新的指示?"顾慎之开门见山,显然己经得到了风声。
林慕之面色如常:"顾特派员消息灵通啊。不错,委员长命令我部准备对中原地区的共匪采取行动。"他故意用了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蔑称,以示立场。
顾慎之似笑非笑:"这可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啊。林主任准备如何部署?"
"初步计划是先派侦察部队摸清敌情,然后稳扎稳打,逐步推进。"林慕之故意说了一个保守的战略,"毕竟共军擅长游击战,贸然深入容易吃亏。"
"哦?"顾慎之挑眉,"我还以为林主任会采取更积极的战术呢。听说你在抗战期间可是以敢打敢拼著称。"
林慕之心中警铃大作,这是明显的试探。他从容回应:"此一时彼一时。抗战是对外敌,自然要勇猛;现在是剿匪,讲究的是策略。共军狡猾,必须谨慎。"
顾慎之点点头,没再追问,但临走时意味深长地说:"委员长对这次行动寄予厚望,希望林主任不要辜负期望。"
送走顾慎之后,林慕之立即召集心腹参谋开了个简短的军事会议,表面上讨论作战计划,实则观察哪些军官可能对内战有抵触情绪。会议结束后,他特意留下了副官张诚——一个曾在皖南事变后私下表示过对新西军同情的年轻军官。
"张副官,你对这次行动怎么看?"林慕之试探性地问。
张诚犹豫片刻,低声道:"主任,弟兄们刚从抗战下来,很多人心里都不太愿意打内战..."
林慕之拍拍他的肩膀:"我理解。但军令如山,我们只能尽力减少伤亡。你去准备一下,明天随我去前沿视察。"
当晚,林慕之回到官邸时己是深夜。沈静婉没有睡,正在书房假装看书等他。自从裁缝老李被捕后,他们在家中也必须保持警惕,生怕隔墙有耳。
"有重要情况?"沈静婉见他神色凝重,立即放下书本。
林慕之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取出一个小型无线电干扰器打开——这是地下党最新送来的设备,能防止窃听。然后他才低声说:"老蒋下令,六月十五日进攻中原解放区。"
沈静婉倒吸一口冷气,手指不自觉地绞紧了衣角:"李先念部只有五万人,这不是屠杀吗?"
"我必须把情报送出去。"林慕之眉头紧锁,"但现在顾慎之盯得紧,老李被捕后我们又失去了主要联络渠道。~咸~鱼/看\书^ +冕+费·岳^黩*"
沈静婉沉思片刻:"我可以试试通过教会医院的王护士,她弟弟是交通员。"
"太危险了。"林慕之摇头,"顾慎之肯定监视着所有可能的联络点。"
夫妻俩陷入沉默。窗外传来巡逻士兵的脚步声,提醒着他们处境的危险。突然,沈静婉眼睛一亮:"下周三是我'生日',我们可以借机举办宴会,邀请各界人士,包括外国记者。在混乱中传递情报。"
林慕之思索着这个计划的可行性。沈静婉的生日确实是假——为了工作需要,她的档案上写的是五月二十八日,实际是十一月。但正因为是假的,反而更安全,因为军统不会注意到这个细节。
"好,就这么办。"林慕之最终同意,"但情报必须加密,而且不能首接交给联络人。"
他们决定将作战计划的关键信息编成一首生日诗,由沈静婉"即兴创作"并在宴会上朗诵,真正的联络人会在听众中记下内容。即使被军统发现,也可以解释为巧合。
接下来的几天,林慕之表面上忙于军事部署,暗中却在观察哪些部队可以争取。作为绥靖公署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