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百七十六章 信息优势

专门了解过这段历史的可能还真不大清楚,当放在当时的抗战前期,这次灭国之战在遥远的东方国度却有着不小的热度。

只因为和日本侵华战争相比,意大利对阿比西尼亚的入侵,同样是一个工业国对农业国的碾压。

从35年10月爆发战争,仅仅只过了7个月,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就宣告陷落,所以当时的国内,许多对于时局悲观的人士,都声

称若是战争爆发,夏国也将重蹈阿比西尼亚的覆辙。

但李润石并不是这么想的,他敏锐地看出了阿比西尼亚不如夏国进步的地方,这是“一个古老的奴隶制到农奴制的国家,没有资本主义,没有资产阶级政党,更没土共”。

反观夏国,在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之后,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国家,有了资本主义,有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有了已经觉悟或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

更重要的,还是“有了土共,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队即土共领导的中国红军,有了数十年革命的传统经验,特别是土共成立以来的十七年的经验。”

当然了,这些都是大方向上的分析,而在有了更加充足的信息加成之后,李润石的预测无疑会更加精准,同时更符合眼下的现实,此时的讨论就是针对这个案例进行的分析。

“在一战时期,人类工业化的进展恰好进入到了一个比较尴尬的阶段,这时的铁路发达,公路和机械化运输能力却相当稀缺。

这便导致了一个十分独特的现象,一个国家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动员,而一旦完成动员,却可以迅速摧毁敌方的常备军,除非敌方也同样动员了差不多的军力。

而且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信心长期的维持总动员状态,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极其矛盾的博弈,所有国家为了防备敌国的进攻,都必须尽早做好准备。

如果我的对手做了什么,那么我最好跟着这么做,至于后面用得上用不上,这个并不重要,因为只要你不做,都不用等到以后,肯定会直接落入下风。

尤其国力较弱的国家,发起总动员的时间越久,就越需要提前对强国作出判断,而这种漫长而挣扎的对峙,很容易就会将一个国家拖垮,德国的失败也正是源自于此。

当然,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尤其是闪电战的出现,这个前提条件已经变成不再成立了。

所以英法等国指望着凭借自身的优势在总动员中夺得先机,那么结果必然是还没等他们动员起来,就已经被德国人给冲垮了,这便是一个值得警醒的教训。

不过,话说回来,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说,总动员的时代其实并未过去,因为不是所有地方都像西欧那般,有着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以及发达的机械装甲部队。

如今的远东战场也好,未来的北非战场也罢,都会带着类似于一战的情况,所以一个国家或者说一个组织的动员能力,将会决定最终战争的胜负。

当然了,这并非是说我们就要学着欧战那般打阵地战,恰恰相反,游击战和运动战才是总动员阶段最适合落后国家的作战方式。

落后地区的交通条件同样落后,意大利和日本,都没有足够的机械化力量来支撑他们武装和后勤体系,所以在整体战争中,他们必然会表现的极其笨重,行动很慢,相应的效率也很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兵力集中在一个狭小的阵地上,与敌人作消耗战的抵抗,这就将会使我军失掉地理上和经济组织上的有利条件,这也是阿比西尼亚在战场中所犯的错误。”

由程刚起草,李润石补充润色的发言,得到了其余几名同志的认可,紧接着大家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最后再由专门的人员将内容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意见,以供更多的同志讨论。

恰好这场大讨论向外推广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随着国内外局面的发展,或许人们会发现这时的土共,大部分的决策正巧都切合了历史大势。

至于将来要如何向后人解释这些巧合,这就不是现在的土共领导人需要关心的问题了,一切为了最后的胜利,在保证核心秘密不被泄露的前提之下,大家也不会抗拒使用一些“盘外”的招数。

也不知此时的日本和果党,是否真的意识到了,自己将会面对怎样一个敌人。

不想错过《时空过客4251》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