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红军和基层行政队伍,虽然还存在许多不够成熟的问题,经常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但这些人是真心为了老百姓好,这点时间久了,大家肯定能够看得出来。
而且现在土共的经济条件已经有了大幅改善,对于撤离过程中群众所出现的损失,虽然还没法全额赔付,但至少可以做到适当补偿,仅此一项就大大缓解了政府与民众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比如这一次,华南局就将周田盐矿近一年来的库存全部拿出来,成立专项基金以应对将来战后的善后问题。
说得夸张一些,土共的这种操作若是放在历史上,估计得等到解放后期才有条件实行。
顺道一提,周田盐矿的开发绝对算是土共的神来之笔,一举使得整个赣闽粤边区从食盐输入地变为了食盐输出地,在大幅提升财政收入的同时,还有效地稳定了根据地的民心。
周田盐矿从30年开始投入试产,31年渐渐步入正轨,32年产能开始稳定,土共能够放心发动湘赣鄂会战,并在之后派出大批兵力北上,盐矿提供的后勤支持同样功不可没。
如今又是两年过去,虽然限于人员技术水平,盐矿没法继续扩大产能,但每年生产出来的食盐还是足以保证苏区老百姓的日常使用。
而空余出来的份额不仅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还能向外出售以换取资金,或者干脆存进仓库以备不时之需。
甚至前几年苏区发行的食盐配给票,都成了周边地区广受认可的代币,信用度仅次于真金白银。
在基于粮食的人民币发行之前,食盐票还曾一度被作为土共的官方货币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备受战争摧残的根据地经济。
所以一直以来,回昌周田一带都被土共视为重中之重,好在的是此地位于赣粤边界,只要将南边的粤军镇住,防御压力并不算大。
而为了防备敌人的空中袭扰,红空军不仅在附近部署了一整个飞行团,而且还设立了广泛的空中预警体系,就连一直红军视为最高机密的雷达部队,也将南方试验基地放在了这里。
话说回来,有了这些充足的准备之后,土共可以说已经做到了时下基层政权所能达到的极限,不能再强求了。
同样不能强求的还有老百姓的配合,毕竟为了这些年的反围剿战争,苏区群众已经承担了太多苦难,而且未来几年很可能还要继续承担下去。
这种战略相持可是最为考验人心的,一时的热血解决不了长期的问题,这不仅是拼意志,更是拼一个组织的成熟程度。
为了抓紧时间,各地的动员会议大多只进行了两到三天,将该传达的内容传达清楚,工作布置妥当之后,所有与会的乡镇干部以及基层指挥员片刻都不敢停留,纷纷回到了各自的辖区或驻地。
随后又过去了一周左右,根据基层环境、干部能力以及群众的配合程度不同,许多地区的进度也是有快有慢,但战争并不总在准备妥当之后才会爆发。
果党的行政水平拉胯归拉胯,可在洋人的财力支持之下,这回也是难得地雄起了一波。
原本土共根据情报和自身分析,推测敌人会在五月底发动袭击,相应的计划也是依此来安排的,如今对方提前了大约五天左右,确实让红军一方有点意外。
当然,大家不可能总指望敌人会重复犯着之前犯下的错误,在经历了这么多次失败之后,果党肯定是会有长进的,对此土共也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不过有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可以进步,但根子上的弊端却无法变化,具体到这回果军采取的战略,依旧是那老一套“步步为营,坚壁清野”的路数。
毕竟果军的性质已经决定了,一旦将基层部队分散开来,结果必然是一盘散沙毫无战力。
所以无论是面对什么情况,这些军官都只能尽可能地把军队捏合起来,至于能不能打胜仗,那就只能看大力之后会不会出现奇迹了。
也还别说,在后勤物资足够充裕的情况,这种战法确实是最适合果军的模式,只要舍得花钱,常凯申未尝没有一拼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