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百九十三章 常凯申的手腕(求月票)

,一直到了后期冯遇祥的西北军后勤补给跟不上来,内部又被常凯申用银弹攻破之后,战争局势方才发生了逆转。

此外,常凯申一般还会采取将收编部队与嫡系部队合编,并派遣嫡系将领的方式,将旁系部队逐步嫡系化,于是便产生了所谓的遭殃嫡系和遭殃旁系。

这个过程从北伐开始一直到眼下都在进行,尤其是最近两三年,因为遭殃军在剿匪中损失过大,为了尽快把架子补上来,常凯申不得不用采取了大量复杂的整编手段。

所以即便是现在的嫡系部队,实际上的血统大多也很难称得上纯正,追寻其沿革时,总是在这些部队身上找到其他旁系军阀的影子。

比如在32年的鄂北歼灭战中损失殆尽的第2师和第3师,已经不能用打崩了来形容,无论是基层士兵还是中高层将领,都出现了大批伤亡、被俘的情况。

即便事后常凯申想尽办法把人员凑齐,也难以掩盖其“血统”不再纯正的事实。

当然了,常系军阀之所以能够打败其他派系,那些速成出来的黄埔学生肯定不是主要因素,毕竟不管是前四期还是后几期,他们在学校学的内容根本不足以支撑其指挥师团级作战。

放在红军这边,如今的高级指战员能够闯下一番天地,靠的是一个极为先进的党组织支持。

科学且有效的军事体系选拔出了一批足够优秀的干部,并且向他们提供了大批富有思想和战斗意志的兵员,再加上后勤条件的逐步改善,才有了屡战屡胜的资格。

而放在果军这边,那就主要是凭借金陵政府所控制的江浙地区了,毕竟这可是整个国家眼下最富庶的财源。

在控制了中央的大义之后,使用金钱与政治手段多管齐下,常凯申才得以在军阀混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只不过在土共面前吃了瘪而已。

话说回来,为了这次大战,常系麾下的32个嫡系师,以及18个从北伐开始跟随或改编的旁系师,都被一股脑地投入了进来,总兵力直接逼近百万,这基本就是此时果府的极限了。

以远低于历史同期的势力范围和财政收入,维持略高于同期的军队规模,可以想象这时金陵政府的压力会有多大。

事实上在那所谓的32个师中,真正能在上半年投入战场的还不到一半,剩下的一大半都是临时搭建而成的后备军。

而且因为时间紧迫,常凯申都来不及采用旁系混编的方式,毕竟这种搞法见效慢不说,还特别考验政治手腕。

所以果军干脆简单粗暴地从老部队里抽调老兵,再拉来一部分地方民团或者还乡团,配发少量淘汰的装备,然后放到后方进行集训。

甚至因为管理训练的军官暂时供应补上,常凯申还特地从日本那边借了几百名士官过来。

暂时来看,这种凑合出来的部队肯定是指望不上了,但只要后期列强的支持能够源源不断地供应上来,多少还能形成一定的战斗力。

即便是退一万步讲,假若果军的前期攻势当真出现了重大失败,依靠手中的后备部队,常凯申起码也能做到守成,同时防住其他势力对自己的政治攻击。

不过要说常公从一开始就预料到了这点,那肯定是骗人的,就情报水平而言,他掌握到的信息可能还不如土共特科的一个科长全面。

但不得不说常凯申作为一个近代军阀首领,水平确实是不错的,灵活地跳跃在各大列强之间,为自己争取到了最优厚的利益,同时还死死地踩住了内部企图觊觎其地位的政敌。

当这一切操作在一个月之内井井有条地完成之后,各国驻夏公使纷纷表达了对常凯申政府的赞誉,称其果然不愧是远东雄狮,反赤先锋。

一支能够调动起上百万军队的势力,也确实值得帝国主义投入重注了,所以随着从申海发出的跨洋电报将消息传达回各国,整个世界的目光仿佛都集中到了夏国。

列强也并没有让常凯申失望,就在果军各路正式踏入匪区的同时,第一批满载着洋灰和钢筋的巨轮也抵达了为之翘首以盼的金陵。

不想错过《时空过客4251》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