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章 当个人

“小周啊,我要批评你。”

夜间‘圣光’常委惯例开扩大会,李院士向周青峰提意见。

“你不要老是‘法西斯’‘法西斯’的喊,这不对。我们这是‘社会主义’,是集体经济的一种,是加强纪律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手段酷烈也是形势严峻,本质还是想为人民群众服务。

你天天叫嚷‘法西斯’,叫的我心肝都颤。老萧,你也不管管他。我这两天做梦,老以为自己变成‘纳粹’,明天就要出党卫军了。”

出党卫军才棒呢。

李院士话一停,周青峰要开口争辩。秦清坐在旁边捅了他一下,低声道:“你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快闭嘴。”

李院士是当前团队中年龄最大的。她提意见,萧金浪也只能盯着周青峰,“确实,‘法西斯’这个词不好。我们是集中权力不是极端权力,路线一定要正确。”

老萧轻描淡写,就把此事揭过。他继续报告,“半个月以来,我们的事业正按部就班的进行,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经过社会调查和实践尝试,基本可以确定‘配给制’为基础的‘集体社会’,外加‘劳动奖励’的方式,最适合当前的现状以及我们的治理能力。”

这是‘南湾村’改造的总结。

改造前,‘南湾’有274人,改造后有247人。其中全劳动力131人,半劳动力40人,剩下的就是老弱病残。

“可以说这是非常成功的改造,很多沉积资源被回收利用了。”老萧不好说扒坟拆屋,愣是造了个新词‘沉积资源’。

“南湾村虽小,但存在已经超过百年,早年也出过大户。此次回收的砖头超过十万块,大木料三千,还有家具、布匹、银两、大牲口。

这个村超过百分之七十人口是没有任何生产资料,连房屋都靠租赁的贫农。剩下百分之三十是仅能温饱的中农。全村只有两户富农,没有地主。

事实证明,对于这种财产结构的村落可以大胆改造,阻力非常小。重新分配房屋土地和生产资料后,村民对我们非常拥护,扒坟拆屋比我们还积极。”

“顺便提一句,我们在南湾村没收了五头可以产仔的母猪,还有上百只鸡鸭。

农业组表示目前蓄养的鸡鸭数量已经超过两千,但缺饲料。否则可以给团队每人每两天供应一个鸡蛋,熟练工半个,学徒和外围人员也能喝点鸡蛋汤。”

新华村人口已经破千,每天都在大吃大喝,需要大量肉食。为保障冬天强体力劳动下的身体健康,后勤组工作强度极大。

周围十几个村子的鸡鸭都快被新华村吃光了。

粮店的蔡学斌已经派人乘船去更远的村镇采购——这时就会发现古代生产效率太低,能提供的物资实在有限。

“好消息是,回收南湾村的沉积资源后,我们的第一期新村扩建工程可以按时完工。三百名学徒雇工的住房有保障了,甚至可以帮南湾也改造一批危房。”

想要控制更多人口,最起码的住房就得解决。爬科技树的厂房也不能缺,发展生产力的水渠、桥梁等基础设施也必不可少。

“到月底,容纳南湾村的新华村人口将正式突破一千。村内会有更多分工,工程建设会稍停,主修内功,把教育和管理推进一步。”

萧金浪这话定了个基调——团队主体的九十九人控制一千人的村民,管理能力到了极限。在培养出下一级干部之前,团队扩张减缓,稳住现有地盘。

“小周啊,今天有个商人派人送来拜帖,说明日来访。你去见见他。”萧金浪说着递给周青峰一份红色纸贴。

纸贴上用大字体写了来客名字,姓江,华亭人,秀才出身,仕途不成便经商。他听闻新华村想采购硬木、铁料、木炭、棉布、纸张、笔墨等等,特来拜会。

松江府目前就两个县,府治在华亭县。

上海县是从华亭东北部分划分出来的。因为长江入海口的滩涂不断向大海延伸,后世上海之名反而盖过华亭。

现在华亭是府城所在,商贾云集,文华丰茂。大名鼎鼎的明代首辅徐阶就是华亭人。海瑞在江南收拾豪强,也是在华亭狠狠干了徐家一场。

周青峰瞧了眼拜帖,问道:“我们的影响力到府城了?”

“华亭距青龙镇又不远,村内采购的很多货物就从华亭水路运来。那边的商人早就在流传我们的诸多奇闻了。”

老萧笑过又摇头道:“明末官商不分家,姓江的商人到底想干嘛,还是需要观察,说不定并非善意。”

团队讨论之际

不想错过《这世界危在旦夕》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