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距离扬州和盐城都不远,只要花钱,盐是不会缺的。
就目前的环境,海里的食物对‘圣光’团队来说是无穷无尽的,就看能不能捞到。一条五十吨的渔船在长江口附近跑两天,能带回来十几吨渔获。
周青峰在吴淞口的码头边吹风,一艘捕捞回来的渔船正在靠岸。竹篾编制的箩筐装着腌制的海鱼,一筐一筐的抬出来。
船老大在哈哈大笑,这一趟就能让他赚够过去半年的收入。同船的水手也负责船舷笑哈哈,还上捕捞非常辛苦和危险,但赚钱的喜悦总是令人愉悦。
岸边的土灶里烧着火,有个妇女专门填柴鼓风。厨子把一条条海鱼简单清洗,剁成块就丢进大铁锅中红烧。
累了半天的男女劳工在伙房的木桌前坐下,蒸好的糙米饭、咸菜,红烧鱼块就端了上来。
海鱼骨头少,蛋白质含量高,给重体力劳动者补充营养最好了。建造码头的劳工是大快朵颐,吃的满头大汗,连连添饭。
很多人来工地上干一个月,不但没累死,反而壮实不少,还能赚四五块银元,拿回去足够给家人置办些衣裳家具,甚至修葺房舍。
周青峰在工地上转了一圈,目光眺望江面。他很清楚在隔江的扬州一带已经出现传染病大规模爆发的征兆,但幸运的是低温天气在遏制其传播。
得病的人在低温天气下活动能力大大下降,进而很快死去。
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不知是打击大明还是打击‘圣光’。以当前状况,反而是朝廷方面乱作一团,地方官畏惧瘟疫,甚至出现弃官逃离的事。
‘圣光’团队团在军事上的压力反而减轻了。
周青峰寻思着......“也不知道‘联邦’那伙傻逼在干嘛?他们应该不会蠢到继续待在疫区,应该是朝东北去了。
可这大冬天的,去了东北又能干嘛?给努尔哈赤呵卵子不成?‘野猪皮’能正眼瞧他们,就算我输。”
和周青峰的估计差不多,郭海等人此刻确实过的凄惨。他们四月份出发,五月份抵达沈阳,随后以商人身份在沈阳购买房产田舍,开始进行边贸活动。
从帝都雇佣和购买的工匠家奴成了郭海起家的本钱。因为辽东缺铁器,尤其是建奴因为技术不到家,格外渴求。
努尔哈赤为了用上金属武器,把从抚顺互市获得的铁锅都回炉重造,锻造成了刀枪甲胄。这时候谁能给他铁器,一定待为上宾。
如果以大明的标准,‘联邦’这些人发展的挺好。可等时间到了十月,天寒地冻的啥也干不了,漫长的冬季又来了。
在帝都的时候,郭海等人就在驿站窝了三个月。东北更冷,他们得窝小半年。更糟的是十一名成员中,有一人突发重病,腹痛几日后就死了。
队伍里的医生甚至没办法判断同伴得的什么病,更无法救治,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痛苦死去。
唯一的好消息是,因为向抚顺关的建州女真出售不少铁器,一名叫‘麻承塔’的女真商人跟郭海搭上关系。
根据满文老档记载,此人算是努尔哈赤的亲信。
临近年末,郭海还得鼓舞己方士气,“别怕,我们还有两年时间,想办法多卖点铁器火器给努尔哈赤,一定会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