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3章 暴雨偷袭

七月份,鸭绿江流域开始下雨。到八月份,江面河水湍急,百吨级的船只已难以行驶。

周青峰站在河岸边的高处,面对骤然变宽的河道苦笑不已。

他在庆幸没有急切的去找蒲石河的入口,也没有把兵站建在内陆深处,否则汹涌的江水一来,补给就会中断。

当地猎户和农夫常年在此地生活,很多建议看似麻烦,其实是正确的。

经过两个月的建设,在丹东振兴区的兵站完成初步建设。十多亩的林地被砍光,六十多栋两层木屋搭建完毕。

壕沟、木墙、哨塔、仓库、食堂、厕所、宿舍、医疗室、指挥室、集体浴室,不同设施已然修建齐备。

从最初的所有建材需要松江提供,到现在丹东可以稍微回馈松江,至少这里的木头是真的又多又好。

下雨天没法外出干活,锯木厂的轮锯还在工作,但导流渠已放下了一半闸门。除了哨兵在六七米高的哨塔上值勤,其余人员只能待在木屋内干点杂活,或干脆休息。

暴雨激流中,兵站的码头栈桥被冲毁了。奉命抵达的‘辽中’号不得不退回到海上,否则难保安全。

兵站内布置了无线电发报机。但昨天的雷雨天,架设在高处的天线被雷劈中。虽然良好的接地把电流引走,但设备还是爆了。

周青峰暂时跟松江失去联系。

幸好,兵站内各类储备充足,粮食和熏肉熏鱼有超过五十吨,足够内部一千五百多人吃一个月。大家情绪还是稳定的。

这其中有一千多是招募的当地人,都为吃粮而来。他们散落在山野间,建立了一个个脆弱的小村落,蓬头垢面,孤苦伶仃,基本没有自保能力。

韩瑷去招揽这些山民时,对方往往报以警惕,生怕被吞并。但经过几次交易,大部分人还是乐意过吃饱穿暖的定居生活。

在兵站建设中,这些吃苦耐劳的当地山民爆发出不错的劳动能力。不过他们自由散漫惯了,且比松江农户更加愚昧,不习惯被纪律约束。

“这大概就是古代生活的常态。”

方博作为新华海军司令,不能常驻丹东,必须回松江搞海军的训练和建设。周青峰常驻丹东,军事组和机械组会轮流派人来协助他。

两米高的王信站在兵站指挥室的木窗前,盯着外头瓢泼大雨中溅起的泥点,跟周青峰瞎聊。

“我们会不会把建奴看的太高了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野猪皮’就是个渔猎部落的头领,他就是天纵英才,可他穷啊!

在这种山野环境中,耕种面积小,冶炼技术落后,物资囤积速度慢,‘野猪皮’能打赢明军,只能说明军太烂。

野外交通条件差,连级部队张不开,二三十人的排级队伍才是主流。

在极容易短兵相接的情况下,少量精锐披着重甲发起冲击的单挑确实比集体作战更具威胁,容易获得大战果。

但这种打法面对坚城就无效。

‘野猪皮’一直拿明军大城市没办法。‘黄台极’能攻破明军方向,要么靠从蒙古绕路,要么靠孔有德那帮汉奸的重炮。”

既然下大雨,周青峰也只能待在兵站内跟王信瞎聊。就当两人以为大雨之下无人能在外活动,一名哨兵穿着蓑衣前来报告。

“首长,我们在河里捞上来一具尸体。其打扮无甚特别,但脑袋剃的很光,唯独脑后留着一根细长发辫。”

金钱鼠尾?

瞎聊立马中断。

远征队出发时受过教育,向士兵普及了东北地区的状况。作为最重要的敌人,建州部自然是重中之重,其情况是要让所有指战员都清楚。

后世鞭子戏的阴阳头还是清末改良过的。早期的建奴还真就是剃个秃瓢,只留一根细发辫,要能穿过铜钱的方孔为标准。

尸体被抬进兵站,哨兵解说道:“三号哨和四号哨一直盯着江面。江水冲下来,河面浑浊,夹杂了树枝和野兽之类的杂物。

其实被冲下来的不止一具尸体,但只有这具是被冲到岸边。我们觉着蹊跷,检查后认为是建州部女真,于是上报。”

尸体摆在兵站的地面上,站内的老猎户被请来,确认就是建州部的打扮,从发茬和体格来看,死者身份还不普通。

“这家伙的甲胄和武器都丢了。但可以剖开尸体的胃,看看他吃的什么。如果他吃的好,肯定是建奴白甲兵。这种兵轻易不会出动的。”

建奴内部等级森严,一个牛录三百人左右。牛录内部的白甲兵只有十来个,算是全牛录养的精兵。

能当白甲兵不仅

不想错过《这世界危在旦夕》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