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十二章,硬盘可以做小一点

不是让他们下一阶段专攻电视机生产设备了?

1953年北京电视台开播,1955年初,春节前上海电视台也要开播。

虽然现在普通人很难买得起电视机,但工厂用集体资金购置一两台,让工人下班在饭堂看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节目,这是很正常的操作。

如果国内先行工业化的城市以这样的形式完成电视机的“准普及”,那电视机的内需也不小。

……

磁性机器厂二分厂,磁带厂。

主要有两块业务,供计算机使用的数据存储/备份磁带,录音磁带。

磁性机器厂三分厂,磁芯存储器厂。

因为光刻工业还没那么高,现在集成电路做rom或ram的容量都还很小,因此磁芯存储器还是有必须要继续生产的。按现在国营企业的工人工资水平,编织

磁芯存储器的人工成本其实很低,真不知道50年代美国磁芯存储器高达0.25美元/字,超微型磁芯存储器1美元/字的价格是怎么折腾出来的。

……

鸿海电子。

鸿海电子厂最近几个月很迷糊。

在三代晶体管量产后,二代晶体管的产量就被不断压缩,最后只保持一个月产5万颗晶体管的车间,供应对讲机、收音机等不太重要的电子产品。三代晶体管采用平面光刻工艺之后,单颗三代管的成本甚至低于二代管,因此就更没必要保留了。

然而从1954年7月开始,电子信息工业局要求增加二代晶体管的产量。最后干脆让鸿海扩展到两个二代晶体管的车间,月产12万颗,同时三代晶体管的月产量要稍作压缩。

“李强局长的通知还说,不许琢磨用三代管的平面光刻工艺来生产二代晶体管,”鸿海的沈总经理说,“搞得现在我们的晶体管厂好奇怪。”

“中美之间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缓和局面,”唐华说,“也是商机。我们要做一批‘老’一些的计算机卖到美国去。这些计算机在我们看来比较落后,但在美国市场上还是有足够竞争力的。”

“哦,呵呵呵,”沈经理说,“那我明白了。一定是美国人现在勉强能做出跟我们的二代晶体管差不多的元件。”

唐华:“对的。但是平面光刻工艺还是我们的技术机密,所以三代管的生产车间至今还是军管区……如果美国人得到三代管,他们的情报机构拆开来分析,说不定会得到某种启发,保险起见,就继续用二代晶体管造计算机给他们玩。”

不想错过《回到民国当小编》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