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八十一章,四部一会建筑群

年产量曾达到80万吨(大约等于30万吨铁),民国时的马鞍山钢铁公司建国后修复,1953年初流出了第一炉铁水,但由于此时的马鞍山钢铁公司格局不大,往后的扩建就没那么容易了。

1953年,马鞍山还是一个镇,今年要打算设立马鞍山矿区人民政府,是个县级机构。

估计等马鞍山一期全部建成后,马鞍山就该如历史上那样设市了。

“按照重工业部钢铁局、重型机器局的发展计划,马鞍山钢铁公司新厂正式建设时,我国可以生产相当一部分大型钢铁企业的设备了。”

唐华说了说现在钢铁厂的国产化率,预计在1958年,也就是马鞍山新厂搞完基建开始往厂房里装设备的时候,国内已可达到60~70的设备国产化率,而现在只有35%,还都是一些不太重要的部件。

总会计师:“这60~70%是说零件总数还是总价数?”

唐华:“总投资里面,国产设备的占比,钱数。算设备总数,大概是37套关键装备中的24套可以国产。”

李复春:“嗯?一个大型钢铁厂,我记得关键设备一共是33套。”

唐华:“按我们的规划,现在是37套了。马鞍山新厂将会是中国第一个设计时就以氧气顶吹转炉为主要炼钢方式的钢铁厂。转炉替代了大平炉,但需要增添大型制氧机、高温氧枪、倾动系统、悬挂式减速系统。所以关键设备从33套增加到了37套。”

黄克诚:“苏联的钢铁企业现在还都是平炉炼钢吧。”

唐华:“是。苏联也在研究氧气顶吹转炉,但奥地利的奥钢联公司在1952年已经研制成功,我们钢铁局的技术专家叶渚沛在去年也突破了这项技术,在石景山钢铁厂和上钢一厂各改造了一套氧气顶吹转炉。石景山钢铁厂的氧气顶吹转炉效果非常好,上钢一厂下个月就改造完毕了,比石景山钢铁厂的那个大。如果上钢一厂的技术改造也成功,基本上就可以证明中国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

……

1953年全国钢铁产量197万吨,1954年是255万吨,增长29.4%。

这是常规操作……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钢铁产量是翻了三倍多,发力加速的时候还没到呢。

按现在的操作来估计,1955年钢铁产量突破300万吨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是高峰期。1956年,东北的扩建加上武钢55年底投产,钢铁产量会直接起飞。

1957年中国钢铁年产量应该不是535万吨,而是会达到600~700万吨。

……

月坛西区。

三里河原是玉渊潭到辽代南京城护城河的一条引水渠,因长三里而得名。

国家计委办公建筑群,也叫“四部一会建筑群”,就建在三里河这里。

确切地说,这里的国家计委办公建筑群,在图纸上,是所谓的“三里河行政中心”的一部分。

四部一会就是重工业部、机械工业部、能源部、财政部和国家计划委员会。

“四部一会”主楼是国家计划委员会办公楼,楼中部9层,其余部分6层,地下2层。配楼地上5层,四角部分7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

“三里河行政中心”的设计计由梁思成和陈占祥提出,四部一会办公楼只是其中的一角,占地面积是整个行政中心的四分之一,建筑面积是行政中兴规划的九分之一。

“邓主任,三里河行政中心工程,确定是暂停了吗?”唐华问邓子飞。

邓子飞:“是的,工程太浩大,成本有点承受不起。而且,行政单位太集中,国防安全方面不太好搞。”

怕的就是一颗核弹过来国家部门全部gg。

分散开来,至少可以骗美国六七枚核弹。

三里河行政中心的蓝图上,正中央一栋斯大林风格的高层大厦,作为国家计委办公楼。正方形区域由十字路划成四个块,每个块区域一片建筑群,用于各种正部级单位办公。

由于过程过于浩大,中央果断停止了这种奇观误国的行动,行政中心的建设暂停。

行政中心的主楼不建了,国家计委暂时在已建成的半个角的“分区主楼”安家。

除了国家计委,这片办公楼还能安插四个最重要的部,重工业部、机械工业部、能源部、财政部也就跟着搬到了这里。

(幸好现在机械工业部不分家,否则此时入驻大楼的就是一机部和二机部,能源部就没机会进来了)

唐华:“还好不建了。现在建成的这几

不想错过《回到民国当小编》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