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偷懒,但就是上不去,想来想去,只有技术原因了。
如今的鞍钢正在进行大规模扩建和技改,这个消息也传到了东北兵工厂,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因为早在接手之时,这里就经历了全面的技术革新和改造,远比鞍钢要早。
如果说,鞍钢的1号高炉已经是1917年的老家伙了,那么东北兵工厂的第一具机床,则要上溯到1885年的上世纪时代,超过很多人的年龄,当然了,这台老家伙一直用到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成为机床史上的奇迹,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机床这个东西,改造起来,还是有一定经验的,但再怎么改,加工精度还是取决于人的经验,一批沈阳机械厂(626厂)的老职工有了用武之地,他们甚至还能认得出一些老掉牙的加工机械,从顶棚上的铁车到下面的机床。
“这些老师傅是从哪找来的,一个个熟门熟路啊。”
东北局军工部部长陈郁现在几乎蹲在了这个厂子里,最多的活动范围也不
超过方圆一百公里,鞍钢、本溪、抚顺这个新华夏最大规模的煤铁联合体,打
造出未来的机加工基地。
“枪管毛坯为 50a 或 50ba, 硬度 hs= 1 70~ 21 7, 钻头材料是高速钢,
以枪管转速为2800~ 3000 转/分来计算,削走刀量一般选为 0.01 7~ 0.025 毫米/转, 看到没有切屑为波纹长带,以便于排出。”
一位老师傅在为工人们讲解枪管加工的要点,同时手上不停地走刀,随着
“嘘嘘”的摩擦声,一段细丝从顶端泄出,将不断给入的润滑液带了出来。
枪管、枪机、护木、机匣等各个部分都由专门的车间加工完成,最后送到
组装线上,由装配工完成最后的安装,再送到测试部门去做质量检验,保证每
一枝枪的公差在规定范围之内,与苏联人的粗疏相比,这里的每一件成品都堪
称精工细作,但是同样保证了生产的效率,这些全赖于技术水平的提高,用老
式机床加工精细部件,本来就是高级技工人员的拿手绝活,这样的工人哪怕是
在收入水平较低的6-70年代,依然能拿到比厂长还要高的工资,是每个工厂的
镇厂之宝,现代的数控车工分5个等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
而在这个时代,八级工就是工人师傅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的人材,往往
比高学历的工程师还要吃香,在技术为王的时代,就是众人仰望的对象。
“注意枪管毛坯的枪管,在钻孔时,枪管以 2000 转/分的速度旋转,如果毛
坯弯曲过大则将产生很大的离心力,使机床主轴发生跳动,加速机床主轴及尾
座空心顶针的轴承磨损, 降低机床的精度,并使钻头寿命降低和增大孔的偏
离, 因此必须对枪管毛坯进行校直。”
拿在老师傅手中的这根枪管已经初步加工完成,在众人的手里传了一圈,
经过游标卡尺的度量,确定超过了加工精度的要求,老师傅向他们传授的技
巧,是他工作逾50年的总结,这种手把手式的教学办法,在国营大厂中比比皆
是,那些从厂里技校毕业的工厂子弟,就这样一辈一辈地接过父辈的班,在一
个单位里工作到退休的一刻。
此时的陈郁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的一切,他与三村友茂站在人群后面,看
着眼前的人群,听后者说道。
“这种枪带有明显的露国特征,喔,就是苏联,它的精度不错,有效射程达
到了400米,使用的子弹只有三分之二长,弹头比全长的有坂弹还重(12.5克
和9克),出色的连发射击,容易保养和维护,可靠性高,是一把好枪,不过
加工工艺过于复杂了,还有一些可以简化的地方,让它更适应大规模生产,枪
管所用的铬镍合金钢,目前在昭......鞍山钢铁厂无法自产,我们的原材料车间
也只有少量的产量,也是一个不足之处。”
这枝在加工中的新型枪械就是56式半自动步枪,之所以还要继续生产一款
过时的产品,是因为部队的换装需求,半自动对弹药的消耗总要少一些。
三村友茂不知不觉就把自己带入到了日本的国情,说完才发现并不完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