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知的境界,达到‘吾心之所知无不尽’的境界!”
宋濂闻言,又是点头又是皱眉,想了半天,发现还真是逻辑自洽了,心里突然恍然大悟,却又抛不开面子点头的样子,毕竟朱标乃是他的弟子,而交给朱标这个理论的周远,从某种角度上还是抢了他弟子的人。
宋濂毕竟是当代大儒,虽然没有其他大儒那般迂腐,但还是在乎面子的,这也是为何他明明对于周远的理论已经感兴趣了,但却迟迟不去国子监听,反而还要通过朱标,来了解周远的理论。
这说来说去,其实还是因为一个面子的问题。
而朱棣倒是没有想到这么多弯弯绕绕的事情,自顾自的继续说道:“朱子还曾说过,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得而正矣。”
“因此,格物致知,并非是抛弃了流传这么多年的礼教约束,而是通过格物,从而诚意,从而正心!”
“只有正了心,才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
“所以周老师的理论,也就是物理学,也包括其他的化学、数学,都绝非只是旁门小道,实则是儒家的正统大道!”
朱标表情有些郑重的和宋濂说着这些,毕竟他觉得,想要让更多人培养出科学观念,全靠报纸肯定是不行的。
而且想要依靠周远教导全天下的人也不现实,但恰恰朱标是知道自己老师宋濂的地位,尤其是在大明所有读书人心中的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