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量稀少得可怜,价格更是被炒上了天。在大明,一根上好的人参,就是硬通货!其价值,堪比黄金!是只有王公贵族、顶级富商才能消受得起的奢侈品!
而现在,一片未经开发的、广袤无垠的、长满了“人参”的土地,就这么突兀地、戏剧性地,摆在了他的面前!“来人!”朱高煦一声断喝,声音之大,吓得旁边的侍从和内侍一个哆嗦。“赏!赏这位老丈,一千钱银币!”“什么?”大堂里所有人都懵了,包括那位通报的侍从和几个内侍,一个个眼珠子都快瞪了出来,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一千钱银币!那可是一笔泼天巨款!足够一个殷实人家舒舒服服过上好几年!就为了一根从地里刨出来的草根?这监国太子的赏赐,也太吓人了!跪在地上的老者更是被这个数字砸得魂飞天外,他本来琢磨着,能得个几十钱的赏赐,买几袋粮食,就已经算是祖坟冒青烟了。“殿下……殿下……这……这万万使不得……这太多了……小老儿受不起啊……”老者结结巴巴地推辞,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他是真的被吓到了。“你当得起!”朱高煦一摆手,语气不容置疑。 他快步走下台阶,亲自将那老者从地上扶了起来,看着他那张震惊到麻木的脸,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地说道。“你不仅是发现了宝物,更重要的是,你把它献给了国家,献给了我。这份忠心,就值这个价!”老者被两个侍从搀扶着,怀里揣着一个沉甸甸得让他心慌的钱袋,晕晕乎乎地走出了庄园。他一步三回头,总觉得自个儿是不是在做梦,一掐大腿,疼得龇牙咧嘴,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他一个穷了一辈子的老农,真的就靠一根草根,发了天大的财!消息长了翅膀,不,是长了火箭。一个时辰不到,就飞出了庄园,传遍了新京城的大街小巷。一个泥腿子老农,献上一根不知名的草根,得了监国太子一千钱银币的赏赐!这个消息,比之前什么东正教、什么新历法,要劲爆一万倍!也更容易被每一个普通百姓理解。宗教?历法?那是当官的老爷们才操心的事。可一根草根换一辈子荣华富贵,这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冲击!整个新京城,瞬间沸腾了。朱高煦没去理会外面的喧嚣,他挥退了所有人,独自一人,手里紧紧握着那株“人参”,陷入了深思。这东西,不能叫“花旗参”。“花旗”这个词,要等几百年后那个卖鸦片的国家出现才会跟着叫开。他能从大明安然“润”到这片新大陆,靠的是他老爹朱棣一手推动的“下西洋”举动。那就叫“西洋参”!这个名字,一举三得。既点明了产地,又天然地带上了一层“皇家认证”的光环,更重要的是,它能勾起大明人对郑和宝船的联想。听起来,就比什么“高丽参”、“东洋参”要高档无数倍。但是,他绝不能重蹈“上党参”的覆辙。竭泽而渔,杀鸡取卵,那是蠢货才会干的短视之举。他要的,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些能够降低与大明贸易逆差的货物。第二天,一道以监国太子名义颁布的诏书,被张贴在了新京城最显眼的告示墙上。诏书的内容,简单明了,却又石破天惊。第一,正式将此物命名为“西洋参”,由官府背书,确认其拥有不亚于辽东人参的珍贵药用价值。第二,将新京城以北的广袤森林,统一划定为“西洋参”法定产区,所有大秦子民,皆可前往采挖。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条:为了保护这天赐宝物,福泽子孙后代,防止滥采,官府即日颁布《采参令》。《采参令》规定,采参之人,只准许采挖生长超过五年的成参,并且必须等到其果实成熟变红之后方可动手。采挖之后,必须将西洋参的红色果实里的参籽,就地播撒在采挖点周围的泥土中,以利再生。官府将在产区设立多个收购站,以统一的官方价格,限量收购所有符合《采参令》标准的西洋参。若有违反《采参令》,私自采挖幼苗,或采后不播种者,一经发现,不仅没收所有参获,还将处以重罚,甚至永久取消其采参资格。诏书的最后,还特意用加粗的字体提了一句。所有由官府收购上来的西洋参,将统一卖与东天竺公司,运回大明本土销售。其产生的巨大利润,将作为公司的新增业务收入,所有股东的分红,可能会因此变得更多。这道诏书,像一瓢滚油,狠狠浇进了已经彻底沸腾的民意里。“我的老天爷!殿下亲口说了,那玩意儿叫西洋参,是宝贝!”“还等什么!北边林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