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16章 瞻仰杨子荣

一出林海县火车站,一股热浪夹着煤灰和牲口粪的味儿就冲进了鼻腔。\x\i-a.o?s\h-u?o!h-u!a·n?g¢.^c?o′m,

脚下的柏油路让毒日头晒软了,踩上去有点粘鞋底。

赵红梅脸上带着藏不住的新奇,站在尘土飞扬的马路口,扯了扯撒大斌的胳膊:

“大斌,咱往哪走?这天儿可真够热的!”

她用手背抹了下额角的细汗,又补了一句:

“比咱林场那一下雨就和烂泥的土道,强太多了,起码不硌脚。”

撒大斌没急着答话,目光扫过街角。一个简陋的木架子支在人行道旁,上面铺开挂着些报纸杂志。一个戴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套袖的老头,抄着手坐在小马扎上,半眯着眼打盹儿。

“瞎溜达呗,熟悉熟悉这县城啥样。”

撒大斌说着,脚步己经朝报摊挪了过去。

他抄起一份《黑省日报》,展开。

头版印着大黑字标题:《全省农村推广包产到户责任制,粮食丰收在望》。

旁边配着一张黑白照片,几个包着头巾的老农蹲在稻田里,对着镜头咧嘴笑。

撒大斌嘴角撇了撇,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哂笑,随手把报纸折好塞回去。

这分田到户的风,跟他们双峰林场毫无关系。

他又抽出一份《参考信息》,头版两个加粗标题一下跳进眼里:

主标题:《欧洲对两伊战事升级表担忧,呼吁双方克制》

副标题:《萨达目总统硬撼神权,亲卫队女子持枪护驾》

配图上,萨达目一身笔挺戎装,拄着手杖,眼神凌厉如鹰。.k?a\n′s¨h+u\w_u~.?o′r*g\他两侧肃立着几名头戴贝雷帽、手持AK步枪的女兵,神情冷峻,英姿飒爽。

最下方不起眼处,一行小字标注:“本报特约战地记者王硕,八格达独家摄影报道”。

撒大斌的手指在报纸上弹了弹,带着点难以置信又有点“果然如此”味道的感叹:

“操!这不去年在秃顶子山差点喂了野猪的西眼记者嘛?”

“行啊!看样是把从自己那听来的方法用上了!”

接着,他目光落在旁边的《丹江日报》上。

头版下方一条新闻:《林海县杨子荣烈士陵园修缮完毕,英雄精神永放光芒》。

他的视线在“烈士”两个字上停留了几秒。

脑子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他那个为了救外人而死的“傻”爹的模糊面容。

可惜,他爹根本评不上烈士,死了也就死了,跟杨子荣比差远了。

“同志,《黑省日报》、《参考信息》,《丹江日报》一样一份!”

他朝打盹的老头喊了一声。,第·一!墈/书,蛧~ ?蕪`错`内~容·

“一毛八。”

老头眼皮都没抬。

撒大斌数出几张毛票递过去,把两份报纸卷成筒,塞进帆布包侧面的网兜里,那份《丹江日报》则拿在手里。

赵红梅瞄了眼塞进网兜的报纸卷:

“买这干啥?”

撒大斌把《丹江日报》抖开,指着陵园那行字:

“瞅瞅这个,新修好的。带你去开开眼,比搁这马路上干晒着强。”

红梅瞅了眼标题,似懂非懂地“嗯”了一声,跟上他的脚步。

街上乱糟糟的。挂着铜铃铛的骡马车慢悠悠地占着道,赶车的老农一鞭子甩在空中,“啪”地炸响。

成群的自行车叮铃铃地从旁边钻过去,车把上挂着菜篮子,后座上绑着麻袋或木箱。

县城的砖房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灰扑扑的墙面贴着褪色的标语,电线杆子之间扯着蜘蛛网一样的电线。

所有东西都野蛮地挤在一起,吵闹,却透着一股粗粝的生机勃勃。

二十多分钟后,两人拐进一条清静些的街道,爬上一个绿树掩映的小山坡。

山坡坐落着一个园子。

园子里松柏挺立,地面干净。正中央是一座水泥浇筑的半球形墓冢。

墓冢前,竖立着一块高大的花岗岩墓碑。

旁边是几间相连的青砖平房,门口挂着块白底黑字的木牌:“杨子荣烈士纪念馆”。

园子内安静,除了他们夫妻俩,再无旁人。纪念馆的门虚掩着。

两人放轻脚步走进去。屋里光线昏暗,几盏白炽灯泡悬在头顶。

墙上挂着放大的黑白照片和文字说明。

玻璃展柜里,摆着些破旧的狗皮帽子、靰鞡鞋的复制品,还有生锈的子弹壳和磨损的枪套。

不想错过《屠虎1980:雪乡暴富惊动省厅》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