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2章完结

181.骠苴低之“苴”,哈威谓即Swabwa之Swa,意即“君”也,(《缅甸史》上一五页),又突厥语呼“新”为“阳”,则阳苴城全义当为“新王城”。,萝+拉?暁¢税? .勉^沸¢跃_黩-

182.《通鉴考异》二三云:“按宣宗时南诏未尝陷安南,据《新·(南诏)传》则似大中时已陷安南”;按《新书》各列传之叙事,不依年序为先后,其例甚多,《南诏传》在咸通元年之前称南诏陷安南者,实将咸通元年事倒错于前耳。

183.《考异》二二,大中十三年南诏陷播州云:“《旧·纪》、《实录》今年皆无陷播州事,惟《新·纪》有之;《实录》,咸通六年三月卢潘奏云,大中十三年,南蛮陷播州”;是《新·纪》似据卢潘奏而书也。《通鉴》二五〇又于咸通元年十月己亥后书,“安南都护李鄠复取播州”,亦本自《新·纪》九。考尉迟偓《南楚新闻》记黔南事有云,“咸通二年蛮寇侵境”,兹从之。-暁.税¨宅~ \首`发-

184.陈碧笙《滇边散忆》云:“七年复取安南,高骈大败之”;(二〇页)按再陷安南在四年,陈书误。

185.广明元年,卢携称咸通以来,南诏两陷安南、邕管,一入黔中,四犯西川,(《通鉴》二五三)只概括言之,可参看《考异》二三及胡注,《互证》二〇疑安南只咸通四年一陷,系未见携奏之故。

186.《蛮书》四言:“茫蛮部落,并是开南杂种也,茫是其君之号。”张礼千谓泰语“孟”为城镇之意。(《东方杂志》四〇卷一八号)

187.今本夺去一,《校注》云:“疑后龙口一城当亦为一,系传写误脱一句也。”余按龙口城即今大理上关,似未得为一,惟《蛮书》五云:“渠敛赵,本河东州也,西岩有石和城,乌蛮谓之土山坡陀者,谓此州城及大和城俱在陂陀山上故也”(同书八,“山谓之和”),似占一之数,即《野史》上之赵州,今改凤仪县。

188.《西域文明史概论》八八页。

189.《新建设》四一期四一一四四页及四二期四五一四八页《试论回回民族的来源及其形成》。-晓?税¢C\M-S¢ ^已+发+布¨罪·新¨章/节?林氏曾言:“若谓回回民族中含有突厥族的成分,那到是可能。”又“因此回回在其形成为一个民族的过程中,自不免掺入许多汉族的成分。”按伊思兰教输入我国,其范围是逐渐扩大,在去今三百年前,某些汉族掺入成分,当然尚易识别,故顺治四年甘抚张尚列举为缠头回、红帽回、辉和尔、哈拉回、汉回等数种,意义本甚明白。林氏却认为彼时不合用“汉回”二字,则对于彼分析回回民族来源的初意,反觉有所矛盾矣。

190.据田坂兴道氏言,回纥可汗衔之常为“爱登里啰”(ai tngrid,奉月神)或君登里啰(kün tngrid,奉日神)系受摩尼教之影响。可汗衔之回纥文为alpu inancu bagha targhan tnrid ülug bulmis alpu qutlugh bilg qaghan(见同第二七三页注①引文)。

191.据沙畹氏言,于术在库车与库尔勒(Korla)之间。

192.全碑系以汉、突厥、粟特三种文字分撰,冯译《摩尼教流行中国考》误粟特为康居。(二二页)

193.据《新书》二一七上,永贞元年怀信可汗死,唐册其所嗣为滕里野合俱录毗伽可汗,元和三年死,唐册新可汗为保义可汗(长庆元年死),《通鉴》二三六一二三七及二四一,又《元龟》九七六及九六五略同。惟《会要》九八则称俱录毗伽可汗死元和六年(《元龟》九六五别一条同,殆钞自《会要》),七年正月,唐另册一可汗,其人死于元和十一年,是年十一月始册立保义可汗,与《新书》《通鉴》异。关于保义嗣位之年,《会要》断不可信,据回纥可汗碑之粟特

不想错过《隋唐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