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3章完结

对于监视允禟一事,楚宗与年羹尧的态度大相径庭,才一接到任务,就立场鲜明、铿锵有力地表态说:“楚宗原本愚钝,承蒙圣主隆恩,虽在梦中,惟念圣主。¢叁¢叭!看′书^旺/ ?庚+鑫,嶵^全`无论何人,圣主稳知,卑职楚宗何所效力,今抵至西宁后,尽力严管彼处所有人等,若有不从,当即参奏以外,倘稍有异常举动,即一面奏闻,一面酌情办理。”雍正帝为此表扬他:“所奏允禟之事甚知大理大义,殊堪嘉奖,此方称不辱宗室为首大臣也。”楚宗受到鼓励,一到西宁就严参允禟装病不请圣安、不行叩拜之礼、态度傲慢、自称脱离红尘之人,并在西宁经商贸易收买商民兵丁之心等事,并建议皇帝下旨将允禟带回京城囚禁,以绝后患。

根据楚宗提供的信息,雍正三年三月,皇帝直接用允禟之事表达对年羹尧的不满,朱批曰:“楚宗奏允禟在大同(通),兵民买卖人俱称贤王,普概感激,而其下人逐日射箭嬉戏,毫无为难之色,问其何以如此,皆言一切交易上,下人任买卖人之价所取,因此而得名等云云。与你之所见何如?你与允禟来往字迹光景言辞怎么样?有存着送些来看。允禟见楚宗时放肆无礼,出言不逊之至,朕已明谕在廷王大臣等,想你自然亦得闻也。^墈!书~屋¨暁¢说¢蛧+ ?更¨芯,最,筷^据实奏闻。朕原有谕你,想你的兵弁人等被他愚弄欺你,这样光景似应朕谕矣。”其中“你与允禟来往字迹光景言辞怎么样?有存着送些来看”已经显示出强烈的不信任感。

此时的年羹尧已是动辄得咎,应对皇帝的不满有所察觉,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便被如此责问,他仍不肯为允禟额外增加罪名,以求自效,只是将楚宗所称的允禟罪名又重复一遍,上奏给雍正帝。当然,不论如何表态,对年羹尧来说都是为时晚矣。很快,他对允禟的监视任务,就和他的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身份一起落幕了。

事情发生了变化

除了前文所说的种种问题外,年羹尧还有一些典型的性格弱点,在他和雍正帝的矛盾发酵中起到了严重的激化作用,比如爱慕虚名,喜欢自我标榜。

平心而论,年羹尧识人称明、论事称精,这一点雍正帝是了解的,在两人关系融洽时,也很愿意接受他的意见。在举荐大臣方面,前文我们提到过的鄂尔泰、史贻直,都是正面典型。此外如雍正元年正月,他一道奏折就荐举了川陕两省中层文官十五名,其中胡期恒、王景灏、傅德等皆以干练著称,后皆官至巡抚,是年羹尧川陕班底中的主要成员。?s/s¨x¢i~a,o^s/h·u!o\._c′o~m¢在治事方面,如雍正元年著名的山陕乐户“豁贱为良”政策,出自年羹尧长子、御史年熙所奏,实际上也就是年羹尧的意思。可惜的是,这些君臣相得的好事,最后都成了年羹尧的罪过。

先说用人。年羹尧虽能识人,却喜奉承,又不能拒贿,很快就出现了荐举太滥、甚至因贿而荐的问题。名声在外后,朝野逢迎拍马之人更是如蝇逐臭,连被皇帝憎恨的廉亲王允禩的门人也带着金银到年家行贿,谋求升迁。

而随着雍正帝自己培植的人事班底不断成熟,年羹尧逐渐失去了为新君介绍朝臣的中间人身份。在这种形势下,他以大将军身份举荐非其所直辖的官员,本来不妥,多荐滥荐,更是极犯忌讳。然而被皇帝和群臣捧昏了头的年羹尧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不断向皇帝提出人事建议,且泥沙俱下,令雍正帝大为气恼。

再说治事。雍正帝与大臣相处,很崇尚一种理想的君臣关系。他希望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做出来后,提议的大臣能够谦逊低调,只称颂皇帝的圣德,而不自我标榜,所谓“善则归君”是也。当然,他并不是一个喜欢掩人功劳的君主,对于宠臣们的好人好事,他很愿意投桃报李,公开赞美,让受益者在感激皇恩的同时,也念及相关大臣的好处。和乾隆帝以“本朝无名臣”来衬托君主的独裁与圣明相比,雍正帝追求的是“他好,我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不过,如果好政策的提议者率先打破了这种理想的君臣关系,到处自我宣扬、自我标榜,视皇帝的“圣恩”于无物,那是雍正帝绝不能容忍的。大臣单方面的“沽名”是他的大忌,普通士大夫尚且如此,年羹尧这样的领兵重臣,那就不消说了。可不巧,年羹尧确有&ldq

不想错过《年羹尧之死》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