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8章完结

此时雍正帝膝下只剩弘历、弘昼两位皇子。+b¢o+o_k′z¨u¢n¨._c+o?m~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允祥的去世对雍正帝的打击之大,盖因“皇子皆中庸之资,弟侄辈乏卓越之才”,而他“生前身后、朝廷内外、大纲节目”能够托付有人的愿望随着允祥的死而全部落空,下面就只能求助于鄂尔泰了。

既然对允祥有这样的信任和期望,那么安排某位皇子与这位“准周公”叔父刻意亲近,当然是个很好的征兆。不过,由于福惠年龄实在太小,个人资质难以展现,笔者想以雍正帝的政治素质,也不会因为私情私爱而贸然确定幼子为储君,但是积极培养,给予机会,还是有很大可能。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福惠的亲舅舅年大将军出问题了,还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最最严重的、能够挑战皇权的大问题。年羹尧与雍正帝差不多是同龄人,此时不一鼓作气让其蛋白质形式消失,日后谁熬得过谁,那就很难说了。我们可以替雍正皇帝估量一下,现实中存在的最极端情况就是:年羹尧虽然被一时剥夺了权柄,但仍然正常生活,而年龄相仿的雍正帝死在年羹尧前面,又以福惠为储君。.求~书·帮? \更·芯?嶵¨全\在这种情况下,年羹尧很可能以皇帝亲舅的身份寻机重返朝堂,年轻的新君能否控制住曾经军权在握的国舅就不好说了。一旦念思及于此,不仅雍正帝要下定决心斩草除根,此次参与倒年的所有核心人物,也必然极力鼓动皇帝置年于死地,避免日后可能发生的、哪怕只有万分之一概率的反攻倒算。

大罪九十二款

随着形势的日益紧迫,之前面对拉锡还谈笑风生浑不懔的年羹尧也稳不住劲了,接到最后一次让他“明白回奏”的旨意后,写下了大概是这辈子最跌身段的“乞怜折”。其折曰:

臣羹尧谨奏。臣今日一万分知道自己的罪了。若是主子天恩怜臣悔罪,求主子饶了臣,臣年纪不老,留下这一个犬马慢慢的给主子效力。若是主子必欲执法,臣的罪过不论哪一条哪一件皆可以问死罪而有余,臣如何回奏得来。除了皈命竭诚恳求主子,臣再无一线之生路。·l_o*v*e!y+u,e~d?u,.,o·r′g¢伏地哀鸣,望主子施恩,臣实不胜呜咽。谨冒死奏闻。

奏折上没有朱批,雍正帝看后有何观感,我们也不得而知。不过显然,皇帝示意下的举朝倒年活动并没有因此放慢了脚步。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也就是年贵妃去世后的半个月,议政王大臣、刑部奏上年羹尧大罪九十二款,包括大逆之罪五、欺罔之罪九、僭越之罪十六、狂悖之罪十三、专擅之罪六、贪黩之罪十八、侵蚀之罪十五、忌刻之罪六、残忍之罪四。

与早期王朝或者乱世王朝里强权皇帝一不高兴就把人“烹之”“族之”的行为相比,清王朝的皇帝有一种看似更讲理、更法制化,当然也可以说是更狡猾虚伪的倾向:善于给人定罪。化用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用数目字管理国家”的理论,可称为用数目字管理罪犯。

对中国历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可能都知道这样的说法:宋朝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不杀士大夫,这是宋朝的重要国策,且被执行得比较彻底。宋朝皇帝普遍脾气温和,让大臣拿话挤对到墙角了,也没什么办法,不但杀不得,也羞辱不得,大不了远远打发出去,还挡不住他们“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并以此名垂青史,备受后人的同情理解。

相对于宋朝皇帝的谦谦君子风度,明朝皇帝显得比较粗鲁,自己行事不靠谱,想一出是一出不说,还一言不合就打官员板子。那时候没有抗生素等消炎药物,挨打的人就算当场没有被打死,如果伤口感染治疗不及,送命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不过,皇帝粗鲁有粗鲁的“好处”,他打人是因为一事而打、兴起而打。他打了人,只能证明他自己是昏庸的、蛮横的、歇斯底里的,那自然而然,被打的人就是明智的、忠诚的、坚贞不屈的。被打的人由此而获得社会主流的同情、支持、尊敬,乃至崇拜,变得顺理成章。在这种情况下,有明一代广大士大夫前赴后继、冒着风险争相“找打”,挨打之后,得仁得义、成贤成圣,不论挨打的原因是什么,只消挨打,就自然而然便成了正义的代言人。

清王朝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按道理,民族初兴、政权肇基的阶段,也谈不

不想错过《年羹尧之死》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