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1章完结

的确立和宗室藩王特权的裁抑,削弱了诱发争斗的基本因素,内部关系终于由无序进入有序。

一 文治武功

康、雍、乾三朝,是满洲人才辈出的时代。玄烨、胤禛、弘历祖孙3人均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三朝执政共154年,超过清朝统治的一半,在清朝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福临病死。三子玄烨(清圣祖)即位,翌年改年号为康熙。

玄烨在福临诸子中所以得立,是几方面因素促成的。福临生有8子,均庶出,第一、四两子早殇。玄烨8岁继位时,共有一兄四弟,与他都不是同母所生。其中三弟奇绶(福临第六子)卒于康熙四年(1665)十一月,年仅7岁;五弟永幹(福临第八子)卒于康熙六年十二月,年仅8岁。[1]此外,次兄福全,比他长一岁,二弟常宁(福临第五子)、四弟隆禧(第七子)分别小3岁、6岁。据说福临因诸子年幼,曾打算让一位正值盛年的从兄弟继承皇位,但是皇太后和亲王们都主张子承父位的形式。于是福临想立次子福全,但最后还是听取传教士汤若望的劝告,舍去年长的皇子福全,选中还不到7岁的皇子玄烨为帝位继承人。玄烨得此殊遇,主要是因为他已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病症有了终身免疫力。[2]

玄烨即位时由勋旧老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辅政。四大辅臣在政治上是满洲贵族保守势力的代表。顺治年间,执掌国政的仍是来自关外的老一辈宗亲显贵,他们在满洲人建国的事业中曾惯经征战,屡建功勋,声名赫赫,入关以后仍旧依恋本族落后制度,在关内汉人地区强行推行圈地、投充、剃发、易服,并颁行“逃人法”。四大辅臣执政,在“凡事皆遵太祖太宗时定制行”的名义下,继续推行满洲人的落后制度。

康熙六年(1667)玄烨亲政,面对的是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内忧外患频至沓来的局面。玄烨亲政后,索尼已死,鳌拜等仍辅政。鳌拜专权跋扈,根本不把业已亲政的玄烨放在眼里。辅政大臣苏克萨哈与鳌拜议事多不和,积怨成隙。玄烨亲政,苏克萨哈上疏请辞辅政,守先帝陵寝。鳌拜诬陷苏克萨哈请辞即是“不愿归政”,列构24条罪状,以大逆论处,苏克萨哈父子均应处死,家产籍没,妻孥并交内务府。奏上后,玄烨知鳌拜怀怨构罪,不允所请。鳌拜强奏数日,迫使玄烨同意改处苏克萨哈绞刑,诛其族。[3]鳌拜除去政敌苏克萨哈后,权势日炽。这不仅使玄烨难以实际亲政,而且对整个爱新觉罗皇族构成了威胁。玄烨决意清除鳌拜及其党羽。

不想错过《爱新觉罗家族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