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鳌拜党羽遍布内外,若明降谕旨,外廷拿问,势必激起事端。¢餿?飕¨暁`说·蛧- -首′发?玄烨不露声色,挑选贴身侍卫练习布库(摔跤)。康熙八年(1669)五月某日,鳌拜入内廷,玄烨用布库擒拿鳌拜。从此,宫中每逢年节宴筵,必演布库游戏,作为纪念。五月十六日,议政王大臣会议审实鳌拜罪状30条,议将鳌拜立斩,亲子兄弟斩首,妻及孙为奴,家产籍没。遏必隆依附鳌拜,结党营私,有罪状21条,议革职立斩。玄烨诏谕,念鳌拜“累朝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从宽免死,革职拘禁。鳌拜后死于幽所。遏必隆削职免死,同党多被处死。[4]玄烨顺利清除鳌拜一党,维护了皇权的稳定,也确保了爱新觉罗皇族利益不受异姓贵族的侵犯。
玄烨将统治权收归己有,对于清初的落后制度多所矫正。在清代诸帝中,从玄烨开始自幼研读儒家经典,亲政后颁行《圣谕十六条》,主要内容为“敦孝悌以重人伦”、“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讲法律以儆愚顽”,实质上是以儒家学说、主要是程朱理学作为统治社会的思想。′天^禧_晓?税*王+ ·已*发?布/最_欣,彰?結¨表明在汉人地区成长起来的爱新觉罗氏新一代政治家在观念上的重大转变。玄烨基本采取适合汉人社会的统治政策,首先废止了圈地、投充等扰民苛政;通过开设“博学鸿儒”科,组织纂修明史,多方延揽汉人文士,使民族矛盾大为缓和。为了复兴残破的经济,他汲取历代帝王的统治经验,制定“与民休息”的施政方针,认为“从来与民休息,道在不扰,与其多一事,不如省一事”。[5]于是招集流民,奖励垦荒,实行“更名田”,整顿赋役,减免课税,减轻农民负担;组织大修黄河,六次南巡,亲阅河工。玄烨的这些努力,为重振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玄烨自幼习武,身体强健,膂力大,能挽强弓,很少虚发。他锐意阐扬列祖列宗骑射开国的勇武精神,使八旗劲旅常备不懈,以确保清朝统治的长治久安。
图13 康熙帝朝服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玄烨在位61年,始终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零/点`墈.书+ -醉′辛′章`结`哽¨鑫^快¢康熙十二年(1673)以后,历时八载,运筹指挥,调动满汉将士,平定了吴三桂等“三藩”的大规模叛乱。康熙二十二年,遣水师收复台湾,设府置县。东北是满洲人故乡,为了抵御沙俄入侵者的步步侵逼,玄烨于奉天将军(盛京将军)之外,相继设立宁古塔将军(吉林将军)、瑷珲将军(黑龙江将军),分兵驻防。指挥收复雅克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北黑龙江北岸俄境内)的两次战役,迫使沙俄政府议和,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东北边疆在以后百余年保持了相对稳定。康熙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玄烨三次率八旗兵亲征塞外,大败南犯的西北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康熙三十六年春,玄烨率师行至宁夏,在给皇太子胤礽的信里写道:“朕到宁夏已将近十日,每日议筹兵马钱粮,毫无闲暇。途中晨披雾露,日冒尘砂,嘴懒得说话,手为缰鞭磨起趼,来此数千里外,亦为此一余孽噶尔丹也。朕若此时在京城,晨赏百花,日坐树荫下,听鸟啼鸣,歇暑纳凉,以求安逸。此非朕所不乐者,惟欲成大丈夫之志也。”[6]噶尔丹是准噶尔部首领,在清军的穷追下途穷道尽,仰药自杀。玄烨战胜噶尔丹,固然是因为他拥有比噶尔丹雄厚的中原地区人力物力支援,也由于他本人一统江山的抱负和决策上的果断。战后,漠北喀尔喀蒙古全部内属,由清政府按盟旗制度加以管理。同时,加强了对青海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以及西藏的控制。几十年后,玄烨的孙子乾隆帝弘历进军伊犁,把天山南北广大地区都收入版图,最终完成统一边疆大业。玄烨不愧是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玄烨作为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二代君主,“虽曰守成,实同开创”。[7]他为政宽缓,勤于政务,事必躬亲,在位期间初步奠定了清朝繁荣兴盛的基础。玄烨生有35子,晚年为嗣君的废立伤透了脑筋(详后文)。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他得病逝世,享年69岁,谥“仁皇帝”,庙号“圣祖”。
雍正帝